鄭 浩:在
地震發生之后,應該有哪些方面還真的要值得認真的思考,我們再來聽聽
石齊平先生是怎么看的?我們知道在一個大災過后,其實牽扯到方方面面,民生、社會問題等等,那么您是怎么看有關的注意的問題的?
石齊平:像這種大災難對任何一個國家跟社會來講,都是一個不幸,但這個不幸往往也可以提供一種教訓,教訓里面我們當然就可以學到很多的經驗,避免以后發生同樣類似狀況的時候,重蹈覆轍。
石齊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人都是這樣子在不斷的進步的,所以我們現在就不妨就這個有關的專案提出一些反省或者一些檢討的地方,也許值得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審思。
石齊平:第一個就是我們聽說,當然還不是那么確定,昨天我在做第一個反應的時候,我就想到,因為那個地方距離三峽大壩很近,所以我就很擔心三峽大壩是不是比較安全,后來過了一陣子,有關方面就跟大家說,放心,沒有問題。
我們聽了也很欣慰,這里面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據說三峽大壩當初在規劃設計的時候,也有一種地質學說的方面的說法,就是說他們會擔心這么大的一個壩,蓄積這么多的水,對地質可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這個影響不排除有可能會誘發地震。
這一兩天確實也有人又提出同樣的一個質疑,我們不是學這個地質科學的,我們無從判斷,但是我們覺得有科學家也提出這種質疑,而且國際間確實也有類似的這種巧合或者先例,當建造一個大壩或是建造很多水電站的時候,確實在那個附近引發了,或者正好湊巧碰到了大地震。
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值得國家科學研究部門,當成是一個學術研究也好,實際上做一件事也好,認真去論證的一個題目,這是第一條。
第二就是從這個大壩我們聯想到,今天我們談到國家的發展,要重視生態環境,發展的理念不要在一味的去以追求GDP作為一個理由來跟大自然來抗衡。
石齊平:我覺得這個還是我們今天發展上必須要思考的一種哲學,前兩天正好就是母親節,我們都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就是大地,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你必須要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情,從來我們的祖先,不管任何一個民族,統統是敬畏大自然的。
其實這個我覺得這個觀念不是迷信,你如果不敬畏大自然,過度的去開發它,過度去傷害,它要稍微動一動就造成一個巨大的災難,你看這個地震造成的傷害實在是太怕人了,所以這是第二條,我們從發展的哲學里面,做一些反思,作為我們以后的參考。
第三個就是我們注意到同樣是一個地震高發地帶的日本,他還是不斷的發生地震,但是相對來講,他造成的傷害、人員的傷亡在國際間來講是相對最低的,這里面有什么重要的原因呢?我覺得當然他的救災的經驗比較豐富是一條原因。
第二他的建筑跟各種工程的設計可能把這個地震的因素,包括是一條關鍵的因素擺進去,你比方說我們建三峽大壩的時候,肯定就把這個因素擺進去了,所以他能夠抗的了很大的地震。
鄭 浩:抗震10級。
石齊平:但是除了三峽大壩之外,一般的公共的基本建設,比方像學校,比方像醫院,比方像多少層以上高樓,我覺得我們中國的設計法規里頭也應該把地震的一個要素更多的來加以重視,來降低以后,即便發生同樣類似情況的一個傷亡率。
鄭 浩:當然了,要從大災當中吸取一定的教訓,另外我們也在不斷的,源源不斷的在報道就是地震發生之后,來自海外的,特別是港澳臺地區,還有一些愛國的華人華僑的募捐是源源不斷,對這些募捐如何來用,看來也是一個問題,您怎么看?
石齊平:我可以談三個角度,第一個角度我記得在今年年初的時候,雪災的時候我也提到過,我認為在雪災的時候政府已經動員了非常有效率的,包括解放軍,但是相對來講,民間的力量似乎相對比較弱了,相對于日本、臺灣或者是其他的地區,我覺得民間力量還是中國可以好好的去開發的一個資源。
這次我們也聽說臺灣有一些宗教團體,包括高雄的星云法師的佛光會,佛光山捐1000萬新臺幣。然后花蓮的慈濟功德會,就是證嚴法師也發動,據說他們在四川也有很多的會員,他們叫做師兄跟師姐。
這個跟慈溪功德,我想大陸很多朋友可能還沒聽說過,也許我可以多說幾句話,在臺灣的慈濟功德會那是鼎鼎大名的,幾年前,1999年的921大地震,發生在午夜十分,黑蒙蒙的,政府的救援部隊都還沒到的時候,永遠是慈濟功德會的人第一先到,說明他那種宗教鼓勵大家,參與這種人逆己逆、人饑己饑的這種慈善活動的時候,是多么的積極。
石齊平:所以我們對于這些活動,應該給予特別的重視,大陸佛教也應該好好的去開發這個資源。第三我還是有感而發,1991年我當時在海基會擔任副秘書長的時候,我第一次率團到東南沿海去,恰巧那年的7月發生大水災,包括我在內的我們同仁也好,臺灣各界也好,都做了很多的一些捐助,往后幾年都有這種類似的情況,那幾年好像水災也不少。
石齊平:可是到了96年,到了李登輝執政的后期,中國大陸98年發生了一個大水災。
石齊平:臺灣無動于衷了,這就說明什么,兩岸關系冷淡了,臺灣的社會臺灣的政府好像對這個事情,好像不太理會了。我覺得最近又開始重新注意到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兩個關系的微妙的變化,這還是可以值得我們關注,值得我們欣喜的。
鄭 浩:對,另外還有什么其他的建議,另外就是今年剛剛是過了5個月就發生這么多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樣去?
石齊平:我這邊倒是也一條建議,就是關于救災的事情,剛才我們提到救難隊伍,我倒是建議中國可以去考慮發起一個亞洲救難組織,因為我剛才講過,救難組織它也是更大規模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立去做這個事兒的。
石齊平:在亞洲地區,一天之內能夠到達的,就是亞洲地區的,我們暫時管不了全球,所以中國去發起,讓這些國家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立幾個據點,到時候調動這個資源,我覺得中國可以去思考這件事情。
石齊平:至于你剛剛講的2008年確實是讓我們覺得好像今年事情是比較多,但是從某個角度來講,怎么樣去運用這個事情,解放軍怎么能夠像國際間展現,我不但能夠防衛國家的國防,同時我還可以做人道的救援,這個對解放軍的形象,國際間的形象就建立起來了。
石齊平:中國的民間組織怎么樣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從某個角度來講,他是一種麻煩,一種災難,可是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你怎么去應付的好,他又是一個轉機,又能夠讓中國重建社會里面,建立一個更好的形象,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才能夠用一個更好的心情來迎接今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