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外出旅行選擇 “廉價”的交通工具
“廉價”的交通工具不僅能給你節約Money,還能使你更多地體驗旅行樂趣,如乘坐火車或干脆騎自行車。
2. 少開空調,多運動
整天呆在空調房?不要以為這是低碳。把空調關掉,擁抱大自然吧。這樣不僅鍛煉了身體,還節約了用電。
3. 多曬太陽=吃雞蛋
你知道嗎?曬太陽不僅能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增強免疫力,還能增加體能。曬半個小時的太陽相當于吃了一個雞蛋,這可是毛爺爺、鄧爺爺的生活經驗哦!當然,暑期防暑也很重要。
4. 少飲酒和碳酸型飲料,多喝涼白開
生產酒類和碳酸飲料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對于我們而言多喝開水反而更有利健康發育。
5. 少看電視,少上網,多看書
想做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做到這條基本就符合了,重要的是還很低碳。
===============================================================================
6. 在寢室養些花草
不僅能吸收自己的排放的二氧化碳,還能美化居室、陶冶情操,一舉三得!
7. 把自己用過而又不想收藏的舊書捐贈圖書館
其實送給身邊的同學也可以,但最好不要當廢紙賣掉,不僅賣不了幾個錢,還產生了高碳垃圾,可惜!!
8. 多吃瓜果蔬菜,少吃葷腥燒烤
可以保持良好的身材和健康體魄,還能少產生不少不雅碳泄物!
===============================================================================
9. 不攀比、不鋪張、不浪費
有時,低碳更是一種態度!
10. 多與身邊的人暢談低碳生活,交流低碳經驗
當下低碳很時尚,低碳族很流行,不想OUT?多宣傳低碳知識吧!
附:
低碳知識小卡片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是指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
-------------------------------------------------------------------------------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它標示一個人或者團體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構成的自然資源。“碳”耗用得多,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兇“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
二級碳足跡(the Secondary Carbon Footprint):是相對于一級碳足跡(the Primary
Carbon
Footprint)而言的,一級碳足跡是指化石燃料燃燒直接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量,約占總體碳足跡的82%。二級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
(網上有很多有意思的二級碳足跡計算器,趕快嘗試一下吧!)
分析化學 儀器分析 紅外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