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漫談:科技與倫理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21 10:50:56/ 個人分類:健康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幸福是虛假的,我們是要那份虛假的快樂還是寧愿選擇那份未知的也許痛苦的真實呢?平安夜里我們要不要告訴孩子們有關圣誕老人的真相?而如果成人們也都懷有虛幻的信仰,同樣的如果有一種力量能夠揭穿他的神奇的面紗,則我們是該歡迎還是該制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理性對于感性,科技對于人文(包括其中的倫理)都有這層關系和疑問。本文將簡潔地對作者關于該問題的思考做一介紹。

      人類從來是群居的,個體間利益的分配、關系的協調催生了一系列“社會契約”——政治、法律、倫理、道德以及宗教等。而事實上,到了近代,人與自然的沖突的協調,尤其是人與自然界除人以外的其他生命的關系的協調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一問題有賴于一種更加寬泛的“自然契約”。

      我們在此單論倫理。而當我們考察人與自然的舊有的倫理關系時,將會發現充斥其間的較之真理更多的是迷信:從最初的敬畏自然,到文藝復興以后的一改舊習轉而人成了自然的絕對主宰,而現今看來,而且未來無疑將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這兩種狀況中無論哪一個都與真理不符。而當我們再考察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時,將會發現充斥其間的是自私的騙局:首先對于一個人而言,其自身伴隨成長的過程在不斷發生變化,在不同的生命階段對于某一倫理教條的評價也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比如在人的青壯年,贍養老人對于其自身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不利的,原則上來講其內心應當持反對態度,而等到了其老年,再看這一倫理律令,則深對其表示贊同。可知對于倫理綱常的恪守并非時時都是對自身的善,而如果從更長久的時間尺度來看,或者從人類社會的整體來看,對于倫理的遵守是否一定對每個人有利或者對社會的總體利大于弊呢?我想實際的情況更接近于如此:少許人從中受益較多,多數人從中受苦較多,而這苦在我的理解只是在真實的前提下來說的,倘若我們已習慣了苦,則我們的感覺未必就真是消極的。比如我們讓一個人作為奴隸,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境地里,每隔幾天給他吃一頓質量并不見得高的飽飯,那個時候,我想他仍舊感覺到幸福。

      我們所信賴的倫理真的是那么不完美嗎?我想答案顯而易見。倫理自身的演變既已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如果完美的話,何須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呢——既然人類自身的特點或需要并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況且我們可以輕易地舉出一大堆帶有偏見或不合理因素的倫理內容,比如處女情結、安樂死、同性戀歧視等等。我想說到底,不合理的根源在于,不同的人或者不同類的人的存在和需求是不同的,而倫理卻往往要眾人共同遵守某一戒律,因而必定將對某一不適人群造成歧視或傷害。我們當有了新的疑問:今天的倫理是否還是不盡合理的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可是既然是虛假的不合理的,它又從何而來呢?我打個比方,也許能夠對你關于該問題的回答有所啟示。比方有三個農民,各自都生活在落后的農耕時代,而三個人的身體強壯程度各有不同,其聰明程度也是一樣不盡相同,而且正好與身體強壯程度成反比。這樣的話,如果各自勞動則身體越強壯(一樣勤勞)收獲越多,而倘若分工合作,更多地運用智慧,收獲了以后再分配的話,則也許將是每個人都比原來收獲的要多而聰明的分配到最多,當有一天強壯的那個人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相對收成由最多降到其次的時候,他是選擇單干呢還是繼續合作呢?而且如果事實上是一大群人的合作的話,如果某一個成員對分配的規則發生質疑,他除了牢騷和懊惱以外又有何辦法呢?這是個極其粗糙的例子,然而反射到復雜的社會倫理契約的發生上面,我想是可以從某個層面理解不合理的契約是如何發生的了。

      而如果我們真的一直生活在一種不盡合理的習慣當中并不以為然,當某一樣活動出現了以后,這種情況開始有了重大的變化,那就是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和實踐作用于自然的活動,認識和實踐的內容也包括人類自身,又因之實證而非臆想的方法,給人帶來了認識上的革命,既引起了許多新的倫理問題,又使得原有的倫理面臨危機。這其中,倫理的核心問題之一人的特殊地位就首先遭遇到了挑戰——

      克隆技術的出現幾乎立即就引起了倫理界的一片軒然大波,原因就在于該技術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新生事物:特殊出身(無性繁殖)的人。對于這一類人——假如真的出現,社會該怎么看待,首先就成了問題。而我在此無意立即對其作答,我想由此開始討論人的定義或標準

      首先,如果無性繁殖是不應該的,那么正常的有性生殖就一定應該嗎?一個人有無生育的權力?一個嬰兒(生命)有無出生的權力?避孕可不可取?避孕技術有無扼殺可能出生而未出生的生命的犯罪嫌疑?與人差別更大一些的野人呢、人魚呢、火星人呢?假如其真的存在和出現,我們該怎么看,與所謂的正常人有較小差別的人呢——私生子、亂倫所生、宦官、人妖、笑面人、《變臉》里的人、換了腦袋的人、動過手術的人、美過容的人畫過妝的人呢?人與非人之間究竟是否有一決然差別和評判標準呢?

      讓我們嘗試以三種途徑對此做更深一步的分析

      首先,順著自然界生物的高低等級,我們來看人的地位以及人與非人的界限:人-黑奴-猴子-鯨-老鼠-蟑螂-草-細菌-病毒-石頭。我們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夠看清楚人在動物園里頭的特殊性,甚至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界限也開始模糊起來。-

      其次我們對自己的存在做一物理上的結構:我們用一種特殊的工具把我們身上的原子一粒一粒撥除,到怎樣的程度算是到了人到非人的過渡態呢,我們很難給出解答。

      再次,從人的發育過程來看,人由受精卵發育到成熟的個體,到那一步算成人了呢,而當我們年邁以至瀕于死亡,到最后的哪一刻或哪一個狀態能說我們的生命離我們的肌體而去了呢?對于此,我們同樣難于作答。

      歸結起來,我們越來越傾向于認識到,人并沒有我們起初認識的那樣傲然特立,而無非是生物界、自然里邊界不明的一部分存在。與此一處的是其他眾多舊有觀念的土崩瓦解,關于地球的認識、關于宇宙的認識,一切的一切原來理所應當的信念幾乎是頃刻間被證明是荒謬的,代之以令人驚訝的新的知識。而這些認識正是源自于科學技術,尤其是其中有關人的科學技術的部分。

      科學技術日今仍舊在一日千里地發展進步,可想其對于社會觀念體系的影響也將與日俱增,歸結起來,其帶來的影響大約是:上帝已死(人重歸平凡);我是流氓(倫理的喪失)。我想這也許是今天我們所謂的社會道德淪喪的根由之一。到更遠的將來,我們也許將回頭想到文章開篇時候的問題:比之虛假的祥和,我們是否真的更需要這一份真實的混亂?而真實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混亂,以及人類如何在理性的大旗下和平共處這于我已經是個太大太復雜的問題。我所知的是,既然在所難免,讓我們勇敢面對吧。


    TAG: 倫理科技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