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
污染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
化學穩定性差,易被水中
生物分解。
在環境監測中,對有機耗氧污染物,一般是從各個不同側面反映有機
物的總量,如COD、OC、BOD、TOD、TOC等,前四種參數稱為氧參數,
TOC稱為碳參數。對于單一化合物,可以通過化學反應方程進行計算,
以求得其理論需氧量(ThOD)或理論有機碳量(ThOC)。各耗氧參數
在數值上的關系有:ThOD>TOD>CODcr>OC>BOD5。
一 化學需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學需氧量是指水樣在
一定條件下,氧化1升水
樣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
的氧化劑的量,以氧的
mg/L表示。化學需氧量
反應了水中受還原性污
染的程度。
基于水體被有機物污染
是很普遍的現象,該指標也作為有機物相對含量的綜合指標之一。
對廢水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我國規定用重鉻酸鉀法,也可以用與其測定結
果一
致的庫侖滴定法或各種專用儀器(COD快速測定儀1 2 3)測定。
重鉻酸鉀法:在強酸性溶液中,用重鉻酸鉀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
物)氧化,過量的重鉻酸鉀以試亞鐵靈作指示劑,用硫酸亞鐵銨溶液回滴,根
據所消耗的重鉻酸鉀量算出水樣中的化學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計算公式:CODcr =(V0-V1)××c×8××1000 / V
二
高錳酸鹽指數(OC)Permanganate Index
以
高錳酸鉀溶液為氧化劑測得的化學耗氧量。我國新的環境水質標準
中,已把該指標改稱高錳酸鹽指數,而僅將酸性重鉻酸鉀法測得的值
稱為化學需氧量。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建議高錳酸鉀法僅限于地表
水、飲用水和生活污水。
按測定溶液的介質不同,分為酸性高錳酸鉀法和堿性高錳酸鉀法。當
Cl-含量高于300mg/L時,應采用堿性高錳酸鉀法;對于較清潔的地面
水和被污染的水體中氯化物含量不高(Cl-<300mg/L)的水樣,常用酸
性高錳酸鉀法。當OC超過5mg/L時,應少取水樣并經稀釋后再測定。
1 水樣不經稀釋 2 水樣經稀釋 公式不同
酸
性高錳酸鉀法:在酸性條件下的水樣中加入過量高錳酸鉀,在沸水
浴上加熱30分鐘,利用高錳酸鉀將水樣中某些有機物及還原性物質氧
化,反應后剩余的高錳酸鉀用過量的草酸鈉還原,再以高錳酸鉀標準
溶液回滴過量的草酸鈉,通過計算求出水樣中所含有機物及還原性物
質所消耗的高錳酸鉀的量。
堿性高錳酸鉀法:在堿性溶液中,加過量高錳酸鉀加熱30分鐘,以氧
化水樣中的有機物和某些還原性無機物,然后用過量酸化的草酸鈉溶
液還原,再以高錳酸鉀標準溶液氧化過量的草酸鈉,滴定至微紅色為
終點。
三 生化需氧量(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
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
中有機物的生物化學氧化過程中
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同時亦包括如硫化物、亞鐵等還
原性無機物質氧化所消耗的氧
量,但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有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體上分為兩個階段。
1 含碳物質氧化階段,主要是含碳有機物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2
硝化階段,主要是含氮有機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約在5-7日后才顯著進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養法(BOD5法)測定BOD值一般
不包括硝化階段。
BOD是反映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程度的綜合指標,也是研究廢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
處理效果,以及生化處理廢水工藝設計和動力學研究中的重要參數。
(一)五天培養法(20℃)
水樣經稀釋后,在
20±1℃條件下培養5天,求出培養前后水樣中溶解氧含量,二者的
差值為BOD5。如果水樣五日生化需氧量未超過7mg/L,則不必進行稀釋,可直接測定。
對不含或少含微生
物的工業廢水,如酸性廢水、堿性廢水、高溫廢水或經過氯化處
理的廢水,在測定BOD5時應進行接種,以引入能降解廢水中有機物的微生物。當廢
水中存在難降解有機物或有劇毒物質時,應將馴化后的微生物引入水樣中進行接種。
1、稀釋水和接種稀釋水的配制
稀釋
水一般用蒸餾水配制,先通入經活性炭吸附及水洗處理的空氣,曝氣2-8小時,
使水中DO接近飽和,然后20℃下放置數小時。臨用前加入少量氯化鈣、氯化鐵、硫
酸鎂等營養溶液及磷酸鹽緩沖溶液,混勻備用。稀釋水的pH值應為7.2,
BOD5<0.2mg/L。
接種稀釋水是在稀釋水中接種微生物,即在每升稀釋水中加入生活污水上層清液
1-10mL或表層土壤浸出液20-30mL或河水、湖水10-100mL,使pH=7.2,BOD5約在
0.3-10mg/L之間為宜。配后立即使用。
2、水樣稀釋倍數
1)根據OC(地面水)或CODcr(工
業廢水)值估計,分別乘上相應系數;
2)根據經驗等估計。
3、測定結果計算
1)對不經稀釋直接培養的水
樣:BOD5(mg/L)= C1- C2
2)
對稀釋后培養的水樣:
BOD5(mg/L)=
[(C1-C2)-(B1-B2)f1]/f2
(二)
其他方法 870直讀式BOD測定儀-1 BOD測定儀-2 BOD測定儀-3
檢壓庫侖式BOD測定儀、微生物膜電極BOD測定儀、呼吸計法BOD測
定儀等均可
直接顯示BOD測定結果。870型直讀式BOD測定儀則是根據測壓法的原理制成的。
四 總有機碳(TOC)
總有機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
體中有機物質總量的綜合指標。由于TOC
的測定采用燃燒法,因此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COD更能反
應有機物的總量。
現在廣泛應用的測定方法是燃燒氧化-非色散紅外吸收法。
測
定原理:將一定量水樣注入高溫爐內的石英管,在900-950℃下,以
鉑和三氧化鈷或三氧化二鉻為催化劑,使有機物燃燒裂解轉化為二氧化
碳,然后用紅外線氣體分析儀測定CO2含量,從而確定水樣中碳的含量。
(此為總碳量,TC)
要測TOC量,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先將水樣酸化,通入氮氣曝氣,驅除各種碳酸鹽生成的CO2,
然后再注入儀器內測定。
方法二,把等量水樣分別注入高溫爐和低溫爐,則水樣中有機碳和無
機碳均轉化為CO2,依次導入非色散紅外氣體分析儀,分別測得總碳
(TC)和無機碳(IC),二者之差即為TOC。
五 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主要
是有機物質在燃燒中變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
需要的氧量,結果以氧的mg/L表示。
用TOD測定儀測定TOD的原
理是,將一定量水樣注入裝有鉑催化劑的石英燃燒管,通入
含已知氧濃度的載氣(N2)作為原料氣,則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在900℃下被瞬間燃燒
氧化。測定燃燒前后原料氣中氧濃度的減少量,便可求得水樣的總需氧量值。
六 揮
發酚類
酚類為原生質毒物,屬高毒類
物質,在人體富集時出現頭
痛、貧血,水中酚濃度達5g/L
時,水生生物中毒。酚類污染
物主要來自煉油廠、洗煤廠和
煉焦廠等。
根據酚類能否與水蒸氣一起蒸
出,分為揮發酚(沸點在230
度以下)與不揮發酚(沸點在
230度以上)。
揮發酚類的測定方法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色譜法等。尤以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
度法應用最廣,對高濃度含酚廢水可采用溴化容量法。
無論哪種方法,當水樣中存在氧化劑、還原劑、油類及某些金屬離子時,均應設法消
除并進行預蒸餾。預蒸餾作用有二,一是分離出揮發酚,二是消除顏色、渾濁和金屬
離子等的干擾。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測定原理:pH10.0±0.2的介質中,在鐵氰化
鉀的存在
下,酚類化合物與4-氨基安替比林(4-AAP)反應,生成橙紅色的吲哚酚安替比林染
料,在510nm波長處有最大吸收,用比色法定量。該法所測酚類不是總酚,而只是與4
-AAP顯色的酚,并以苯酚為標準,結果以苯酚計算含量。
溴化滴定法測定原理:在含過量溴(由
溴酸鉀和KBr產生)的溶液中,酚與溴反應生
成三溴酚,進一步生成溴代三溴酚。剩余的溴與KI作用放出游離碘,與此同時,溴代
三溴酚也與KI反應生成游離碘,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釋出的游離碘,并根據其
耗量,計算出以苯酚計的揮發酚含量。
計算公式:
揮發酚(以苯酚計,mg/L)=(V1-V2)*C*15.68*1000/V
七 礦物油
水中的礦物油來自工業廢水和生
活污水。礦物油漂浮于水體表
面,影響空氣與水面的氧交換;
分散于水中的油被微生物氧化分
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質
惡化,礦物油中還含有毒性大的芳
烴類。
測定的方法有重
量法、非色散紅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熒光法、比濁法等。
重量法:
是常用方法,不受油品種的限制,但操作繁瑣,靈敏度低,只適用于測定
10mg/L以上的含油水樣。
測定原理:以硫酸酸化水樣,用石油醚萃取礦物油,然后蒸發除去石油醚,稱量殘渣
量,計算礦物油含量。
此法所測為水中可被石油醚萃取的物質總量,可能含有較重的石油成分不能被萃取。
蒸發除去溶劑時,也會造成輕質油的損失。
非色散紅外法:是利用石油類物質的甲基、亞甲基在近紅
外區(3.4μm)有特征吸
收,作為測定水樣中油含量的基礎。測定時,先用硫酸酸化水樣,加Nacl破乳化,再
用三氯三氟乙烷萃取,萃取液經無水硫酸鈉層過濾、定容,注入紅外分析儀測其含
量。標準油可采用受污染地點水中石油醚萃取物或混合石油烴。
紫外分光光度法:石油及其產品在紫
外光區有特征吸收,如一般原油的兩個吸收峰波
長為225nm和254nm,輕質油及煉油廠的油品吸收波長位225nm,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
法測定。水樣先用硫酸酸化,加Nacl破乳化,然后用石油醚萃取,脫水,定容后測
定。標準油可采用受污染地點水樣的石油醚萃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