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高脅迫條件下腸桿菌科氟喹諾酮耐藥及產ESBLs的形成和傳播機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09 10:48:32/ 個人分類:藥物分析
該研究課題的創新性評論 ---- 許評論
1、國內外可見氟喹諾酮類藥物對細菌突變耐藥株的選擇的研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嗜麥芽寡養單胞菌、大腸埃希菌等防突變濃度的測定,但未見針對志賀菌防突變濃度的研究報道;國外可見體外模擬不同劑量處理不同時間段菌存活量的氟喹諾酮類藥物對細菌突變耐藥株的選擇的研究,但未見抗生素處理病原菌的時間-劑量-菌量擬合模型的研究報道。
2、國內外可見普通多重PCR來檢測部分耐藥基因的研究,涉及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及ESBLs基因型、霍亂弧菌的耐藥基因和SXT,但未涉及采用多重熒光定量PCR檢測氟喹諾酮耐藥及產ESBLs基因型的研究。
3、國內外可見抗生素高協迫下對細菌耐藥菌選擇的報道,即高濃度抗生素條件下可促使細菌對某類抗生素耐藥突變菌株富集生長的研究,但未見系統研究抗生素高脅迫條件下抗藥基因的形成、傳播機制的研究報道。
4、國內未見體外模擬不同劑量處理不同時間段菌存活量的研究報道,國內外未見抗生素處理病原菌的時間-劑量-菌量擬合模型的研究;針對志賀菌防突變濃度的研究;多重熒光定量PCR檢測氟喹諾酮耐藥及產ESBLs基因型的研究;系統研究抗生素高脅迫條件下抗藥基因的形成、傳播機制的文獻報道。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