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科研璞玉是不是“高分學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05 11:22:21/ 個人分類:求學生涯
俺作為一個Postdoc,理想的出口當然是做教授,而做教授最重要的工作和任務,無非是找到科研上的璞玉,也就是好苗
子,潛力股。當然了,要是你自己不牛,你想要人家,人家也不一定跟你,此處暫且不論。
那么,科研璞玉是不是“高分學生”呢?讀者們看到本文標題的時候,一定以為我的回答會是否定的。恰恰相反!這
次我的觀點卻恰恰是最傳統的:那就是,我認為“高分學生”就是科研好苗子!倘若你非要給我吵架,那我就加個限定詞,有極大概率是!
(1)
我知道肯定有人會舉一些成績不好,后來大獲成功的例子來反駁我。比如大學物理考過倒數第一的諾獎得主小柴昌俊。但我要說,你不能只盯著小概率事件。倘若小
柴昌俊次次都考倒數第一,那他將來一定得不了諾獎。
(2)其實,這個世界上有些傳統的觀點,本來就是很值得挑戰的,比如所謂的“真人不露
相,露相非真人”。記得某企業家(劉永好?或許記錯了)曾說過,在面試時“夸夸其談”的人,七八成是有真本事的。這個觀點是不是很奇怪?各位通常認為這種
人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但在我看來,“夸夸其談”其實也代表了一種能力,是一種不怕說錯,能夠急智迂回,隨機應變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信
還是不信,事實是夸夸其談的人比內斂內向的人更容易爭取和獲得機會,從而更易成功。
(3)各位如果看美國企業聘人,你會覺得他對各種技能
的要求簡直是變態,怎么能有人做到?事實是,你覺得自己有30%達到要求就可以投簡歷嘗試,如果總是唯唯諾諾,連機會都看不到;應聘時你則要有尺度地吹
牛,“夸夸其談,推銷自己”,而HR心里也清楚,它要求的完全是一個不存在的完美動物,他心里也絕對有一個接受的底線。
(4)我又扯遠
了,回到科研上,我為什么說“高分學生”們就是科研的潛力股?我認為一個人的考試成績好,基本可以分為這樣兩種情況:一是基礎扎實,二是突擊學習能力強。
對于前者,擁有扎實雄厚的知識的人,很容易做出好的成果;對于后者呢,我要“恬不知恥“地拿自己做個例子,我大學時由于沉溺游戲,只是每到期末都突擊學
習,但居然每次都能過關,有些科目居然還名列前茅;大四最后考研時,我集中突擊了3個月,成績居然很好,而數學居然是第一哈哈。可3月份考研成績下發時,
我忽然發現,那些數學題我怎么一個都不會了,完全忘記了當時是怎么做出來的。我覺得我算是個快學快忘的典型例子,可我覺得自己算個好苗子哈哈。
我想,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這兩種人都是需要的:需要做長期抗戰的有深厚知識積淀的
人,也需要有學習能力很強,能集中突擊盡快解決難題的人。
我的觀點是,成績即使不能代表一切,也可以代表絕大部分。
諸
位以為如何?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研璞玉高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