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格式及要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24 16:04:55
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格式及要求
階段性研究報告的撰寫形式會因為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有其基本規律和撰寫的格式要求。階段性研究報告的主要結構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 課題名稱:
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課題名稱要能確切地反映研究的目標、內容、對象、變量關系、方法。
二、課題的提出:
課題的提出也叫課題的確立。一般包括四個方面:
1、課題提出的背景。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價值。包括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作用,說明國內外研究的進展情況和趨勢以及本課題研究的先進性和創造性。
3、課題的理論依據。課題采取何種教育理論做支撐。
4、課題的實踐依據,即完成課題的條件
分析(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分析研究人員、實驗教師的知識結構、
科研水平、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另一方面要分析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硬件、軟件
環境及投入的實驗經費、時間等)。
三、課題的界定和理論假設:
課題的界定是對題目中的主要概念做出界定,對術語做出解釋。 理論假設是簡述課題研究的預期效果,即由于A達成了B。
四、課題研究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后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研究解決哪些具體問題。
五、研究內容:
即選擇哪幾個方面的內容入手研究。
六、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要說明選擇哪個年齡段的學生來進行研究,即研究對象的年級要明確。
七、研究方法:
在課題研究中要根據課題特點選用恰當的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這部分是階段性研究報告的重點,對研究最具說服力。包括研究的基本策略,研究的基本步驟和具體措施。
九、研究結果:
主要是概述在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或收獲。這一部分要求客觀、真實地對研究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闡明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并分析和評價研究的結果和意義。在這里可以闡述個人對研究的結果的見解或觀點。
十、問題與思考:
在這一部分中可以對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有待于解決的問題給予指出或進行反思,并提出解決的對策。
十一、研究預期:
通過幾個階段的研究,將取得哪些方面的成果,包括研究報告、論文、專著、物化成果(包括典型課例、課件、資源等)。注意研究課題不同,預期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