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處理及固液分離
第一節 發酵液(培養液)的預處理
預處理的目的
? 改變發酵液(培養液)的物理性質,以利于固液分離。主要方法有:加熱、凝聚與絮凝、使用助濾劑。
? 去除發酵液(培養液)中部分雜質以利于后續各步操作。
預處理的方法
一、加熱
加熱是最簡單和經濟的預處理方法,即把發酵液(培養液)加熱到所需溫度并保溫適當時間。加熱能使雜蛋白變性凝固,從而降低發酵液(培養液)的粘度,使固液分離變得容易。但加熱的方法只適合對熱穩定的生物活性物質。
預處理的方法
二、凝聚和絮凝
凝聚和絮凝在預處理中,常用于細小菌體或細胞(分泌胞外產物)、細胞的(分泌胞內產物)碎片以及蛋白質等膠體粒子的去除。其處理過程就是將一定的化學藥劑預先投加到發酵液(或培養液),改變細胞、菌體和蛋白質等膠體粒子的分散狀態,破壞其穩定性,使它們聚集成可分離的絮凝體,再進行分離。但是應當注意,凝聚和絮凝是兩種方法,兩個概念,其具體處理過程也是有差別的。
1.凝聚
凝聚是指在某些電解質作用下,破壞細胞、菌體和蛋白質等膠體粒子的分散狀態,使膠體粒子聚集的過程。
凝聚劑主要是一些無機類電解質,由于大部分被處理的物質帶負電荷(如細胞或菌體一般帶負電荷),因此工業上常用的凝聚劑大多為陽離子型,分為無機鹽類、金屬氧化物類。常用的無機鹽類凝聚劑有:Al2(SO4)3?18H2O(明礬)、AlCl3?6H2O、FeCl3、ZnSO4、MgCO3等;常用的金屬氧化物類凝聚劑有:Al(OH)3、Fe3O4、Ca(OH)2或石灰等。
2.絮凝
絮凝是指使用絮凝劑(通常是天然或合成的大分子量聚電解質),在懸浮粒子之間產生架橋作用而使膠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團的過程。
常用的絮凝劑有聚丙烯酰胺、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鈉和聚苯乙烯磺酸。
影響絮凝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絮凝劑的分子量,絮凝劑用量,溶液pH,攪拌速度和時間等。
三、使用惰性助濾劑
工業生產中有時需加入某些固體物質,以加速過濾速度,提高濾液質量,這種能提高過濾速度的物質稱為助濾劑
助濾劑的使用方法有兩種:①在過濾前先在過濾介質表面預涂(鋪)一層助濾劑。②助濾劑按一定比例均勻加入待過濾的料液中。
常用的惰性助濾劑有硅藻土、珍珠巖、混合助濾劑(硅藻土或珍珠巖與石棉)、纖維素和活性炭。
助濾劑的選擇要點如下:
(1)粒度選擇
(2)根據過濾介質和過濾情況選擇助濾劑的品種
(3)用量選擇
四、去除雜蛋白質的其它方法
1.等電點沉淀
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最小,能沉淀而除去。
2.變性沉淀
使蛋白質變性的方法有:加熱、大幅度改變pH,加有機溶劑(丙酮、乙醇等)、加重金屬離子如Ag+ 、Cu2+ 、Pb2+
等、加有機酸如三氯乙酸、水楊酸、苦味酸、鞣酸、過氯酸等及表面活性劑。
3.吸附
在發酵液中,加入一些反應劑,它們互相反應生成的沉淀物對蛋白質具吸附作用而使其凝固。
預處理的方法
五、不溶性多糖的去除
當發酵液中含有較多不溶性多糖時,粘度增大,液固分離困難,可用酶將它轉化為單糖以提高過濾速度。例如在蛋白酶發酵液加α-淀粉酶,將培養基中多余的淀粉水解稱單糖,就能降低發酵液粘度,提高濾速。
預處理的方法
六、高價金屬離子的去除
對提取和成品質量影響較大的無機雜質主要是Ca2+、Mg2+、Fe3+等高價金屬離子,預處理中應將它們除去。
? 去除鈣離子,常采用草酸鈉或草酸。
?
鎂離子的去除也可用草酸,但草酸鎂溶解度較大,故沉淀不完全,也可采用磷酸鹽,使生成磷酸鈣鹽和磷酸鎂鹽沉淀而除去。
? 除去鐵離子,可采用黃血鹽,形成普魯士蘭沉淀:
作業:
? 改變發酵液過濾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簡要機理如何?
? 除去發酵液雜蛋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第二節 細胞破碎
一、概念
破壞細胞壁和細胞膜,使胞內產物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
二、影響細胞破碎的因素
1、細胞壁的結構
2、破碎方法
細胞壁的結構
? 細菌
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層(約20-80nm)組成
,而革蘭氏陰性菌肽聚糖層較薄,僅2-3nm,在肽聚糖層外還有兩層外壁層。外壁層約8-10nm,可見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較厚,較難破碎。
? 霉菌
霉菌的細胞壁較厚,約100-250nm。
? 酵母菌
酵母的細胞壁比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厚,更難破碎。
破碎方法
? 機械法
高壓勻漿法
高速珠磨法
超聲波破碎法
? 非機械法
化學法
酶解法
物理法:滲透壓沖擊法、凍融法
干燥法
1、非機械法
A、高壓勻漿法
適用于酵母菌、大腸桿菌、巨大芽孢桿菌和黑曲霉等。不適用于高度分枝的微生物。
B、高速珠磨法:利用玻璃小珠與細胞懸液一起快速攪拌,由于研磨作用,使細胞破碎。
C、超聲波破碎法:實驗室常用
影響因素:頻率、液體溫度和粘度、處理時間等。
2、非機械法
A、化學法:采用化學試劑處理細胞,溶解細胞或抽提細胞組分
B、酶解法
利用酶(溶菌酶、蛋白酶、脂肪酶、核酸酶、透明質酸酶等)反應分解破壞細胞壁上特殊的鍵,以達破壁的目的。需與其它方法配合使用(輻射、滲透壓沖擊、反復凍融法等)
? 途徑:在細胞懸液中加酶或采用自溶作用
? 自溶作用:利用微生物自身產生的酶來溶菌,而不需外加其它的酶
? 自溶的方法:
加熱法、干燥法
C、滲透壓沖擊法
先把細胞放在高滲溶液中,由于滲透壓作用,細胞內水分向外滲出,細胞發生收縮,當達到平衡后,將介質快速稀釋或將細胞轉入水或緩沖液中,由于滲透壓發生突然變化,胞外的水分迅速滲入胞內,使細胞快速膨脹而破裂。
D、凍結-融化法
將細胞放在低溫(-150C),然后在室溫中融化,反復多次,細胞壁破裂。
E、干燥法
經干燥后的菌體,其細胞膜的滲透性發生變化,同時部分菌體會產生自溶,然后用丙酮、丁醇或緩沖液等溶劑處理時,胞內物質就會被抽提出來。
方法:空氣干燥、真空干燥、噴霧干燥和冷凍干燥
三、破碎率的評價
細胞破碎率定義為被破碎細胞的數量占原始細胞數量的百分比數,即:
Y(%)=[(N0-N)/N0]×100
N0-原始細胞數量
N-經t時間操作后保留下來的未損害完整細胞數量
目前N0和N主要通過下面的方法獲得 :
? 直接計數法
在血球計數板用顯微鏡觀察,直接對適當稀釋后的樣品進行計數。
? 間接計數法
間接計數法是在細胞破碎后,測定懸浮液中細胞釋放出來的化合物的量(例如可溶性蛋白、酶等)。通過做法是將破碎后的細胞懸浮液離心分離掉固體(完整細胞和碎片),然后用Lowry法測量上清中的蛋白質含量。
四、各種破碎方法的評述
?
高壓均漿和珠磨兩種機械破碎方法,處理量大,速度非常快,目前在工業生長上應用最廣泛。但在機械法破碎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熱量,使料液溫度升高,而易造成生化物質的破壞,特別是在超聲波處理時。因此,超聲波振蕩法主要適用于實驗室或小規模的細胞破碎。
?
非機械法一般僅適用于小規模應用。滲透壓沖擊和凍結-融解法都屬于較溫和的方法,但破碎作用較弱它們常與酶解法結合起來使用,提高破碎效果。干燥法屬于較激烈的一種破碎方法,容易引起蛋白質或其它組分變性.
五、破碎方法的選擇依據
?處理量
高壓勻漿和珠磨機處理量大,速度快,適用于工業生產
?產物對破碎條件(溫度、化學試劑、酶等)的敏感性以及產物在細胞中的位置
生化物質的穩定性
?細胞的數量和細胞壁的強度
?破碎程度
?提取分離的難易
總之,適宜的細胞破碎條件應該從高的產物釋放率、低的能耗和便于后續提取這三方面進行權衡。
第三節 固液分離
?
固液分離:是指將發酵液(或培養液)中的懸浮固體,如細胞、菌體、細胞碎片以及蛋白質等的沉淀物或它們的絮凝體分離除去。
一、固液分離設備
? 過濾設備
板框壓濾機
真空鼓式過濾機
? 離心設備
過濾式離心機
沉降式離心機
1、過濾設備
? 板框過濾機
原理
特點
板框壓濾機的過濾面積大,能耐受較高壓力差,對不同過濾特性的料液適應性強,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造價較低,動力消耗少等優點。但這種設備不能連續操作,設備笨重,占地面積大,非生產的輔助時間長(包括解框、卸餅、洗濾布、重新壓緊板框等)。
適用對象 廣泛應用與培養基制備的過濾及霉菌、放線菌和酵母菌和細菌等多種發酵液的過濾 。
2、離心設備
? 過濾式離心機
轉鼓上開有小孔,轉鼓內表面覆蓋過濾介質,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液體穿過過濾介質經小孔流出,固體被截留在過濾介質表面。主要用于處理懸浮液固體顆粒較大、固體含量高的場合。
? 沉降式離心機
轉鼓上無小孔,不需要過濾介質,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固體沉降于鼓壁上,余下的即為澄清的液體。適用于固體量較低(小于10%)的場合。常用的沉降式離心機有碟式離心機和管式離心機。
二、過濾方式
? 常規過濾
料液流動方向與過濾介質(能使固液混合料液得以分離的某一介面)垂直。
? 錯流過濾
料液流向平行于過濾介質。過濾介質通常為微孔膜或超濾膜。
三、影響固液分離的因素
? 微生物種類
真菌的菌體大,固液分離容易,可采用鼓式真空過濾或板框過濾;細菌和細胞碎片小,固液分離較難,固液分離前要采用一些手段增大粒子。
? 發酵液黏度
固液分離速度與黏度成反比
? 其它因素
發酵液的PH值、溫度和加熱時間
四、固液分離的發展動向
改善固液分離的手段主要從下列三方面進行:
? 利用錯流過濾
? 利用遺傳工程的方法來改變菌體的大小和形狀
? 采用雙水相萃取處理細胞勻漿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