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美國教授與美國教授實驗室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4-06 15:11:07

    美國是唯一的世界超級大國。擁有3000多所大學。

    以明尼蘇達大學論, 每年招收2000名中國學生。美國的大學不像中國大學,學生都是中國人。

    美國教授都是PI,都有“教授實驗室”(不是中國特色的“教學科研平臺”)。

    一般的,1個教授招收3-4名博士后,3-4名博士生,2-3名碩士生。一般地,還有2-3名訪問學者和訪問學生。

    教授都有1-3名技術員。

    這樣,10人左右,最佳科學結構。

    1個教授多設置3個以上研究方向。每年發表10篇左右的Nice paper。

    美國的教授獨立性很強,自由選題,自己組織科學研究活動。

    博士后已經經歷了“ph.D”階段。加上“業績篩選”,比如莊小威在ph.D階段已經發表了幾篇CNS,工作起來直接上手,不需要很多指導。

    ph.D學生平均要7.5年,美國的ph.D要求很高。不是SCI選擇,而是國際化的規程與訓練。

    美國的Master也很厲害。美國學生獨立性很強,Master也可以獨立開展“project”研究。

    有經驗的教授會把學生分為3組:

    1.中國-日本組

    學習刻苦,做實驗“自覺”。

    2.以色列組

    英語為母語,雖為外國人,也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國際化思維。

    3.美國組

    美國亞組一, 頂尖學生,除了完成自己“Project”,還負責修改中國-日本學生論文。

    美國亞組二,雖然算做“實驗室Staff”,但不指望這些人做出什么“世界一流”。

    在美國,“多國部隊”相互依存,相互協調。印度人,埃及人,墨西哥人,非洲黑人,越南人,以及任何國家的國際學生都來到實驗室,互不歧視,一律平等。

    在美國,小項目容易申請。如果教授認為一項研究重要,總能申請到項目。

    美國的Assistant Professor 都有啟動經費,依靠這筆不小的“啟動經費”,一般可以支持到成為教授的那一時間,成了Full Professor, PI之路就“一帆風順”了。

    PI是個特殊的概念。想做PI,或已經做了PI,還真需要學習做PI的本領。否則,做了獅子,撲不到山羊也不是沒有可能。


    TAG: 實驗室美國教授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