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聆聽的人,很少發帖。但看到[狗年科研心得]征文,我就說點自己比較土的想法!都已經是老人了,想法可能老一些,僅供師弟師妹們參考,也許會長一點,不妥之處,敬請指教!三個方面吧,針對本科生進實驗室、研究生搞科研、以及最后找工作,你可以挑著看。其實做科研和做人一個道理,勤懇踏實基本上就可以了!
和很多人不一樣,我從本科生到博士畢業,既沒有非常有名的導師、也沒有前沿的課題、當然也沒有很多人那么人那么幸運。但我相信,大多數人的情形是和我一樣的,也許從我這兒你會發現恰好有一點和你相似的地方。
狗年的春節,已經博士畢業半年了,正在老婆的姐姐家里過年,接到了現在導師的邀請函,猶豫不決之后還是來到了德國。陽歷的七月份申請的歐盟獎學金(Marie-Curie)得到批準,但申請的瑞典的獎學金(SI)在評估中卻給拒掉了。我之所以說這些,就是想從畢業后找工作的角度出發來說一下科研。
于是有人說,你看起來也只是一般般土而已!等我講完我的感受之后你就會發現我和大多數人的情況是類似的,如果你不是一個出類拔萃但是很想上進的學生!當然,如果你很牛,你不屬于這一列,我只能對你表示羨慕,我說的對你可能用處不大!
從學習到實驗室的起步--提早進實驗室!
如果你還是本科生,那么這就和你有點關系。
有人說我怎么能提早進實驗室啊?也會說我每天還得學習呢,沒有空!但是你想想,你大學總共幾年?這點努力,你以后的好幾十年就會好辦許多,而且提早進實驗室是絕對不會使學習不好。去實驗室一般都是周末或者平常沒有課的時候,老師不會變態到要求一個本科生翹課去工作的。你想一下,等大家都進實驗室時,你已經具有了很長時間的實驗室工作經歷,優劣勢就很明顯了。
你總會有認識的已經在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吧,讓他們幫你引薦一下他們的導師。抑或你直接去找一個心儀的老師也行,估計這樣更有效。我想對一個有課題的老師來說,沒有理由會拒絕一個高性價比的勞動力的。你想想如果你是那個老師,你會拒絕嗎!
但是對你來說,他當然每個月會多少給你一點生活補助,如果你家里本來不富裕,那這可以彌補你半個月的生活費是沒有問題的。我想大多人想提前進實驗室并不是因為經濟因素,大學的貧困生比例不是高得離譜!
首先,你可以獲得很好的動手能力。剛進實驗室,肯定不會讓你寫基金申請,你干得多是粗活累活,當然這里面不乏技術或,接觸很多你只在書本里見到的儀器。但這正是你需要的,他恰好可以鍛煉你的動手能力,而且有些師兄師姐們會強迫你鍛煉的,尤其是師姐。
第二,處事交往能力。要知道很多大學生都是從小嬌生慣養長大的,還沒有真正地處過上下級等社會關系,于是實驗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場所,既沒有社會那么復雜令你很危險,也不像同學之間那么單純完全沒有任何利益沖突。偶爾系里的領導還會來找你導師,不說你以后有什么野心,但你多認識系里的人總不會對你有害。如果你還準備能個學生會主席什么的干干,好像也是大有益處的。
第三,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為后面打下基礎。如果這個老師還帶你某一門課,我想你每個周末在實驗室熏總得有點耳喧目染吧,那么這門課的成績總不會很差吧(如果那樣,你真的沒救了!),于是你老師對你的印象又會更上一層樓。你選畢業論文導師的時候無疑可以選到這個導師,而你已經做了這么長一段時間,我想畢業論文多少會比別人搞得好的,至少可以容易一些,沒準你就拿了優秀畢業論文,時間長總會好做事的。如果你想推研,無論是到這個老師的組里還是別的老師的組,他怎么都不會對你不利,也可能給你說幾句好話,你想象一下他說好話跟你描半天的份量那個重一些。何況你還認識系里的很多人!
最后,你很拽,要申請出國,你想想寫上兩三年的實驗室工作經歷與那個半年的畢業設計比,其效果可想而知!
做科研--踏踏實實是根本
誰都想有個很牛的導師、有個非常好的課題、自己又很幸運,但那是不可能的,天下的好事都讓你占了!如果大家都那樣的話,科研早就不用做了,前人都干完了,中國也不會連特種鋼都得靠進口!(比如那個指甲刀,好一點的都是進口的,什么韓國的777。)當然,牛人是有的,我們不能跟人家比,他們的經驗我們也學不來,至少我沒有他們的條件。但也沒有必要悲觀,世界上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我們這號!
第一就是踏實,無論如何都不要作假。國內的學術打假我們就不說了!想想萬一以后你哪天成了院士、或者當了政治局常委,別人跟你翻出這事來,你得花多大代價打壓,萬一沒有搞定爆出來了,你就基本完蛋了,而只是因為當初開始時作了一點點小假而已,所以凡事都要認認真真的來。你說你不會這么“好運”吧,那踏實至少可以在讓你在以后的人生中活得心安一些,而且很多事情一開了頭就會收不住的。你要什么都不在乎,那就算我白說!你可以向周圍打聽一下,有沒有因為努力工作、而論文沒有作假沒有大的成就就拿不到學位的,反正我沒有聽說過!
第二就是和實驗室的人處好關系。要知道,在實驗室的這幾年基本上奠定了人生的根本,你養成的習慣基本上是一輩子的。何況中國還有句土語:“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你和實驗室的人能夠處好關系,走上社會也能和別人處好關系,這無論在國內和國外其實都吃得通的。大家關系好,平時氣氛就好,心情也好,有困難也有人幫助。其實在實驗室處好關系很簡單,“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就是不要小氣,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無論你出國或工作,那個大牛的師兄師姐們幫你說句好話,什么都有了!
第三就是做科研的方法,我想小木蟲上到處都有,我也不詳說了。借用一個前人的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量少的出現在電腦跟前,圖書館的期刊閱覽室比哪兒都好。你有沒有發現哪天停電了,你的學習效率特別高。當然你一整天都和你朋友卿卿我我、或者去打球了另當別論。不過我至今沒有做到這一點,因為比較喜歡玩游戲,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否則沒準我也就是牛人了呢!
第四就是心里不用把文章看得太重。你整個研究階段是在鍛煉你的研究能力,寫文章并不難,也只是研究中水到渠成的一部分,實驗做得扎實報告就可以當文章發。你見過哪個領域大家都發文章、而有人辛勤工作到博士畢業了還沒有文章的嗎?要大家都是不發文章的專業,那就沒有話說了。我現在做博士后的實驗室,一個電池測下來一般兩年多,加上前期實驗準備和后期的整理和文章修改,一般四年以上,文章基本上別指望了。但恐怕這只是個例,找到這樣的課題組和我們這么嚴謹的老板并不容易!到最后找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篇爛文章和一堆爛文章其實沒有區別,成天光想寫文章不做實驗沒有用,等實驗做好了文章自然就出來了。把想文章的時間用來做實驗比什么都好。我現在的德國馬普學會,他們從來不強調文章。我們組的一個博士一篇文章都沒有也以優秀畢業了。但是馬普學會在材料領域
2005年全球的文章數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而且引用率也非常高,好像是接近十。當然,這一點中科院也不錯,數量排第三吧,但引用好像只有二點幾,數量排名前二十幾的就沒有量級這么低的,而我又恰好是中科院來的,都不敢說話。你找工作或者出國的時候別人最在乎的是你做過什么,而不是有了幾篇文章。當然,你什么都好,都是高影響因子的文章,那是沒話說!但全世界那么多學生,牛校也就那么幾所,總共能有多少人能去,小木蟲就有將近30萬會員!當然,每個人都是有希望的,但關鍵還是靠你努力做實驗。即使你老板不夠牛、也不是前沿課題、也不是很幸運沒有獲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但是你踏踏實實地做了,結果很牢靠,你就可以寫文章,只要期刊投對口,一般都可以發,而且這種扎實的工作雖不是很前沿但也總能發一些不錯的文章,也不會總有那種被拒的煩惱。寫文章的水平當然重要,但你們課題組總不會一個牛一點都沒有吧,至少你老板幫你修改一下還是可以的。一天到晚光想發文章,實驗不怎么樣,發出去就會總被拒,那才叫不爽!
還有一點就是你老板接課題的時候,如果需要你來做他肯定會事先找你商議一下,我想這也是比較合理的。如果你沒有把握,我想你就實話實說,不要逞強,可以先讓人家把那東西拿過來先試試,你邊做邊改進,等有了把握再簽合同。否則像前面有一位老兄沒日沒夜、到最后一刻憑運氣才搞成那會很累的。你試想一下,你悠閑地做著實驗,偶爾還玩玩游戲,打打球什么的,等有一天發現實驗效果理想了,人家把你的東西拿回去一試發現不錯,這時候簽合同怎么玩還不是你想怎么著就怎么著,用得著提心吊膽(這年頭有錢想投資的人有的是,你不用擔心有好項目找不到錢!)。我研究生的導師就是這樣子的,當然也是從前面的師兄師姐身上得來的教訓!
找工作—準確定位,用心去做
找工作還有不用心的?當然有,每個人也都不會例外!先說我們實驗室的一個小師弟,碩士畢業要去美國,一通申請加上等待以后來了幾個Offer,雖不是牛校也還可以。但國內也有牛的公司招聘,我們做化工的有什么寶潔、聯合利華、陶氏等,小師弟就去應聘,想著萬一得到職位多好,到美國浪費幾年讀博士回來也不見得就能夠進去這些大公司。小師弟在實驗室成天受各位師兄師姐熏陶,人也樂觀、處事什么的都還挺好,長得也比較帥,加上教育背景還不錯,于是開始了一輪輪的面試,當然在我們實驗室也有了“面霸”的稱號。因為Offer有了,小師弟抱著去不成可以出國的念頭,當然也就不會100%的用心去做,每次面試時當然表現出來的行為多少會有點不同。你想這些大公司的高層也都不是吃素的,能看不出來嘛。所以每個公司基本上都能到最后一面(估計底層的還是看人不準!),但不幸的是最后總不成功。后來當然還是去圓出國的夢。
我當然也參加過寶潔的面試,好像畢業前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吧。因為我本來就很不喜歡寶潔(也不知道為什么),當然更是抱著混著玩的心態,就談不上用心了。人家看著我的教育背景還可以,怎么也得到第二輪。你想啊,我那樣一種想法,立馬就沒了信。但是如果真的用心去做,我想怎么也得走遠一點,雖然那年北京地區只招了一個。
還有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那個獎學金的事情,一個歐盟的、一個瑞典的。剛開始沒有打算出國,快畢業時改變了主意。先找美國的那些教授,沒人理我,據信也沒有幾封。因為我文章不多,而且大部分自認為比較垃圾,又沒有牛文,這樣的結果也很合理。
于是轉向歐洲,那情形立馬就不一樣了!很多人回信,而且據信不多,也有一些開始電話面試,但大多都要申請獎學金。其中一個瑞典的,錢少、名氣也小,而且說老實話,我本來也沒有打算去。只不過病急亂投醫,又有教授幫忙,就申請一下,不行也就浪費點郵寄費,行了不是有踮腳的嗎,教授好像也覺得這是小菜一碟。
而歐盟的那個,錢當然不少、名氣也很拽。聽別人說競爭非常激烈,我覺著像我這號人基本沒戲,但人家也沒說土人就不準申請啊,而且教授很上心(后來才知道這人是個院士!)。
鬼知道自己為什么也用了心,申請書左改右改,還找了國外的同學幫忙。(沒辦法,咱英語確實爛!)前后費了將近一個月吧,和教授之間也來回轉了好幾次,遞上去了,當然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心想反正有瑞典的墊底,大不了就去那兒吧!之后到了狗年的春節,臥在北京等看還有沒有別的老師會垂青一下。果不期然,我現在的導師給回了信,但說只有半年合同,因為我們大老板要退休。我當時還猶豫,但我老婆貶了我一頓,我就來了,因為我當時還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因為我確實沒有什么有成就的地方。后來的申請結果我在前面也已經寫了。
所以,有機會的時候一定要抓住,不是我老婆貶我我現在還在老地方呆著呢。第二,就是準確定位自己,如果你要出國,自己沒有牛文,也沒人送你去,你就申請歐洲,機會會大很多。當然如果生物醫學好像美國比較好申請,就沒有必要來歐洲了。但是,無論你做什么,一定要用心,想著做一個是一個,不要以為滿天撒網總會抓著魚,這是不可以的!
我之所以最后能夠得到歐盟的獎學金,一是受益于我本科時提早進入了實驗室,得到了比較強的動手能力。雖然我沒有牛的文章,但我做的東西一直比較扎實,而且更多地考慮了工程應用。而且,我確實很用心的寫了這份申請,在最后的評估報告里面這些都清楚地體現了出來。當然,也是幸運的,如果我后來也不用心,那這個獎學金也泡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