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轉:我的催化科研路-回顧與感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25 10:44:10

      有志者事竟成

      我的催化科研路-回顧與感想-1

      這個題目讓人感覺作者很老,其實不老,但在催化研究中有種滄桑的體會。先自我介紹,從事催化研究10余年,碩博5年,國外3年半,回國工作2年半了。按理應該沒有時間來寫這些回顧的,但最近思考自己的選擇,然后延伸到自己的個性和目前處境,有很多感觸,就寫了下來。請讀者勿轉載,也勿猜測本人身分。

      先談談如何走上科研之路。做科研是我堅定的想法,應該從高中就有。由于家庭原因對社會不公之處身有體會,就想科研是公平的,做研究講的是實驗證據,發表文章是由同行評審決定的,而不是由某個官員決定。而且我不太會與人相處(指拉關系之類等等),科研本身也無需講人際關系,所以就決定要做科研。到目前一直都在follow自己高中的決定,這都是性格所決定。我父母和兄弟姐妹都非常尊重我的個人選擇。我想如果以后能夠有所成績的話,都應該感謝他們的支持和理解。

      我的催化科研路-回顧與感想-2

      其實我在科研上還是挺有天賦的,邏輯性較強,大學雖然不考T、G,但特別喜歡做GRE的邏輯題,研究生第一篇文章開始就是自己寫,導師修改。但心目中的第一篇文章被本科畢業指導老師老師給扼殺了。本科畢業論文從選題,到實驗設計,實驗,表征,全部是自己完成的。當時選的題目是雙核配位化合物的合成,配體很貴,導師舍不得買,就查文獻自己合成,忙得不亦樂乎。畢業前寫了一篇文章,據導師講投到《高等學校化學學報》被拒了,原因是熒光光譜解釋不對。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最滿意的還是本科論文,全部是自己設計,自己完成。但后來看到合成出來的化合物用上其他表征,先后發表了數篇國外文章,但導師都沒有把我名字放進去。后來保送在那位老師實驗室讀研的同班同學告訴我,說我最開始做的體系讓3位碩士研究生畢業。我一直耿耿于懷的就是那位老師發文章不掛我名字。后來聯系回國的時候與本科導師聯系,他可能不好意思一直不回信。回國后開始見面還不自然,現在已經ok了,以前的事情都是過去時。所以回國時首選就是自己單獨建立研究組。

      所以科研的第一要素在于興趣。回國后開始有自己的學生,招生時必問的問題是“你對科研是否有興趣?”。學生回答全部是有,但從他們在實驗室的工作態度看得出興趣是有水份的。有興趣的研究者應該是絕大部分時間在做與科研相關的事情,讀文獻,做實驗,而且會積極思考,從一個實驗的結果能夠想到下一個實驗的設計。而我的學生是完成你設計好的實驗,做一些表面上的解釋,然后就把數據丟給你,很少主動地根據實驗結果來設計下步實驗。看文獻不仔細,不全面,不會將文獻與自己工作相結合考慮。但最重要的是學生較懶,都不肯下深功夫,都希望不用付出很多又能得到收獲。但科學研究是沒有捷徑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我的催化科研路-回顧與感想-3

      上午剛聽完國內一位大牛的報告。他說起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既不是文章數量,也不是文章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而是將你的工作分為三個層次:(1)哪些工作是老師設計好的,push你去做的;(2)哪些工作是你和導師共同討論后做的;(3)哪些工作是學生自己在前面工作基礎上自己展開的。越后面對學生評價越高。我聽了以后特別佩服這位大牛。這種評價完全是從學生的能力出發,至少在我所知道的情況中是最公平的。因為科研,特別是偶爾冒出一篇好文章,運氣的成分很多。現在國內有些大組學生很多,如果導師僅以文章的產出來衡量學生,非常容易在學生之間產生矛盾。不過現在在我組內,學生還沒有機會做到第三個層次,一是我push得很緊,學生能把我的想法做出來我也就滿足了;二是學生剩余時間都做其他事情了。所以說學生要做到第三個層次首先就要有興趣。

      我自己對科研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在這一點我是經常號召學生向我看齊。有興趣之后做許多事情就會有分寸,比如大學期間我應該是班上學習不努力的學生之一,我們整個寢室都是。我是在大二搬過來的,還記得班主任很負責,找我和委托班干部和我談話勸我不要換寢室,要以學習為重。但最后還是搬了。那時我們寢室是班上活動中心,電視其他寢室不要,放在我們屋,牌局,還有四國大戰,都是在我們屋。一邊玩,一邊嗑瓜子。神奇的是在國外碰到高一級的校友,發現住在一個樓內,最后那校友說,你寢室是不是在廁所斜對面,每天打牌下棋的?但是雖然玩得厲害,我有兩點沒放:感興趣的課程(包括畢業論文)和英語。因為我知道這些對自己以后感興趣的科研非常重要。但到現在我很后悔當時沒有努力學習,許多當時覺得沒用的課程到現在發現對自己從事的研究很有用,這主要是學科交叉的太快了。所以對科研有興趣的在學習階段一定要把基礎打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等到要用的時候再來撿就來不及了,沒人教,也沒有心思學。我現在就是這樣,我覺得這將會是個巨大的隱患。


    TAG: 催化感想科研路回顧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