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學者’的科研種子在石縫中發芽與生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17 15:50:18/ 個人分類:職業
科研需要經費,但普通學者的科研處于什么狀態?我覺得,如果沒有特殊背景與特殊運氣,普通學者的科研之樹的種子是在石縫中發芽與生長的。
從一個學校博士或碩士畢業‘分配’或應聘到一個新的高校或研究生所,運氣好的,可以分配到一個有經費的教授手下做助手,有經費也有實驗條件(但不一定能夠走出自己科研方向)。但許多人,是給點少量經費,自食其力,走自己的科研創業之路。自己如何建立科研方向,掙到科研經費,能夠寫出文章,是擺在每位科研人員面前一個迫切的問題。
怎么辦?慢慢摸索,多看資料,結合這個單位的科研長處,找自己的結合點,找企業,申請國家及省課題,寫申請書,‘撞大運’,爭取挖到第一桶金,得到第一筆經費。這就象石縫中長出的一棵樹一樣,頑強,不屈不撓,經得起風吹雨打,當然還要經受隨時的暴風雨甚至雷電,還有心靈的不適與難受。如果科研的種子能夠長出來,是非常有生命力的,也非常美麗的。她完全可以傲視溫室中長出的‘樹’,也更具有其魅力,也更會得到社會與同行的認可。
難,走出自己科研方向是難的,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學者更難。
凡是有這種背景的學者,仔細想想,象不象?撒的種子不少,但只有少量的能夠在石縫中長成(申請書寫得不少,少數得到資助),這個地方沒有人施肥,給水,還有風吹等自然不利條件,甚至在山陰處陽光不足(普通學者照顧的人不多,說不定還會有排拆),這種松長出來,非常頑強,外型說不定也有其特點,也很美麗(普通學者這樣做出的科研,更有生命力,也更貼近社會需要,也更能夠得到社會承認,學者也能讓大家內心欣賞),這些松大都都單獨生長,比較孤獨也比較孤傲(許多這樣的學者也是比較投入科研,不大參加娛樂活動,也有點孤傲)。
愿具有科研夢想的學者們的科研之樹,象黃山松一樣頑強與美麗。
antpedia dot com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研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