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李開復的成功同心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3-13 15:31:22/ 個人分類:碩士畢業生

      其實一周前已經把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翻完了,一直懶得寫一些讀后感(這已經違背了開復的成功同心圓中“有效執行”的一個基本行為方式了^_^)。

      在開復認為,做最好的自己有一些原則,方式來保證的,他總結為“成功同心圓”,一個簡單的公式是:

      成功 = 價值觀 + 態度 + 行為

      成功同心圓的核心是價值觀,不同的價值觀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行為,從而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開復強調,人可以有不同的價值觀,但決定不能少了“誠信”,這是立人之本;

      在價值觀外面的一環是人生態度,他總結出6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積極、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氣、胸懷;

      態度之外的一環是行為方式,從6個方面展開:追尋理想、發現興趣、有效執行、努力學習、人際交流、合作溝通。

      最后很重要的一點是均衡協調,開復認為這些要素并不是機械的執行,而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協調,去均衡。他希望大家能成為融合中西方文化的21世紀新人才,而這一點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庸之道”在成功的作用。

      真的覺得李開復是一個中西合壁的人才,他的思維其實很美國化,但是又有些東方儒者的風范。

      我覺得好像西方人更喜歡把成功定義的很明確,定義的可執行,告訴人們只要怎么做就能成功。于是就有很多告訴人們怎么成功的書,如《成功人士的7個喜歡》、《人性的弱點》等等。而開復也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去定義成功的。

      但是他在書中也認為均衡、協調非常重要,自信可能導致自負,自省可能導致自卑,這些都是協調。但是如何協調,這不太可能給出一個可執行的手段了,這時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能派上用處。

      畢竟是理工科出身,開復在寫書時框架構建的非常好,邏輯很清晰。但是在表達上還是有點冗長,有時甚至有些空洞。他喜歡用大量的排比句去強調一些東西,但是幾乎每一頁都有排比句的時候我就會省略它們,這也讓我能很快地讀完這本書的一個原因,呵呵。

      其實,我更是被這本書中幾百個引人入勝的例子所吸引。相信即使沒有其他文字來支持,這些例子也是值得一讀的,它給人更多的思考,啟發。

      我喜歡看這本書,但是我覺得自己并不會真正按照開復給出的成功同心圓去實施,但是它給我很多的思考,書中的許多的例子都讓我有所回味。我想一本能讓人思考的書應該是一本好書,所以還是推薦大家可以瀏覽一下。

      ps:其中一個很讓人回味的例子:

      對李開復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時的導師、圖靈獎獲得者羅杰·瑞迪。“我在自己的道路上歷經無數起伏跌宕,惟有1984年和導師的那場對話始終不能忘懷。”這是李開復說過的一句話。當李開復投到瑞迪門下時,瑞迪正準備組建一個團隊,用專家系統來解決不特定語者語音識別的難題。但是李開復卻并不看好專家系統,而是認為統計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在當時,李開復所提出的方法并不被大多數研究者看好,但瑞迪卻說:“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支持你用統計方法研究下去。”當李開復說目前的語料數據不足時,瑞迪表示可以幫他去找國防部,讓國防部出錢建立一個足夠大的語料庫;當李開復說實驗室的計算機速度太慢時,瑞迪又說可以幫他買最新、運行速度最快的機器。

      那段時間,李開復每天工作18個小時,寫了至少10萬行程序。1987年12月,李開復的“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終于成功了。在李開復的成功里,導師瑞迪功不可沒。


    TAG: 成功李開復同心圓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