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如何獲得科研創新的機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25 13:56:19

      十年二十年前,醫學遺傳學剛剛時興的時候,出成績要靠科學家手頭有病人“資源”。因為遺傳病發病率都不是很高,所以誰先碰到一個家系或者許多家系,采集到了標本,誰就有可能先發現那個遺傳病的相關突變。所以出成績的“機會”主要是時間和空間決定的。

      現在,幾乎所有孟德爾遺傳(傳統遺傳方式如常染色體顯性,常染色體隱性,性染色體顯形或隱性等)的已知疾病的相 關基因和突變都找到主了,剩下來的就是以前所說的“多因子”疾病了。這些如癌癥,心血管,糖尿病等常見病的發病機制還是不很清楚。因為相關的突變基因很難 找到。

      搞生命科學的,成績都出在數據上,純理論的東西不多,含金量也不高。提出一個理論,一個假說,后面都要有大量的數據撐腰。所以要想出成績就要掌握獨特的數據。

      和做傳統的遺傳病科研不同,那時的情形是技術大眾化,而病人資源短缺,少見;而現在研究常見病的情形是病人大眾化,技術需要獨特。

      那么,在這個新時期,新環境下如何取得突破?如何才能做出具有獨創性的發現?前兩天的博文“來自新加坡的新技術”和以前寫的“新技術催生新假說”有過這方面的討論。不過我還是覺得下面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如何能找到獨特的科研入手點,做出創新性的發現?

      幾年前,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在生命醫學科研上面還占有一定的“人口優勢”,因為如果做臨床研究需要大量統計學數 據,大人群在中國比較容易得到。不過因為發生了“掠奪中國遺傳資源”的事件,政府采取閉門策略,病人標本出入嚴格控制,結果使國際合作明顯減少。加上對大 群體,大兵團作戰的科研方式需求漸漸減少,中國的吸引力明顯下降。其它導致吸引力下降的因素還有學術造假,信任危機,漫天要價等。

      人口優勢的喪失,加上科學家總人數的增多,就更給“獨創”增加了難度。其實,獨創性的科研不難,它需要幾個關鍵因素:

      (1)積極參與。不管是什么層次的參與,不參與就沒有機會可言。參與是行動,不是動嘴,不是指手畫腳。參與是騎驢找馬,是邊干邊學,是尋找機會的開始。一個學術會議,給別人審稿,審項目,包括看別人的博客,留言等都是參與。參與是增加機會的唯一辦法。

      積極參與,就是不抱怨手中的“活”。認清自己所處于的發展階段,在做研究生的時候就做研究生的工作,但是要想老板的事。不然就永遠不能成為老板。但是當研究生的時候就擺老板的架勢,那也很難成為老板。

      積極參與,就是不閉關自守。不要太早給自己定型。不要認為一輩子我就只能做什么什么事。太早定型就容易失望,容易把自己的路走窄了。要多關心別人的領域,要時常跳出自己的領域。

      (2)善于批判。在積極參與的基礎上,信息多了,機會多了,于是就需要有所選擇。哪些是真正屬于自己能把握的機 會?哪些是別人的機會?別人的機會如果給我我能否把握?為什么?我剛剛來美國讀博士的時候,一個諾貝爾得獎者來學校講座,然后和研究生座談,談到他正在參 與促成正如投入搞人類基因組工程。我當時就恨生不逢時,沒能趕上那場技術革命。現在回頭看去,發現那個機會不屬于我,我沒有知識積累,沒有技術積累,沒有 資格,沒有社會根基,沒有的東西太多太多。但是在別人轟轟烈烈地干人類基因組工程的時候,我就有機會積累我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資歷,地位。。。

      要耐得住寂寞。機會不是奪來的,也不是等來的,機會大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澆灌出來的。

      (3)珍惜機會。我想,每個人一生至少有三個比較大的機會,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能把握那些本屬于自己的機會。有些機會,錯過了都不知道;有些機會則是在多年后都能數落出是真的錯過了的。什么是真正的機會?

      機會是稀少的,偶然的,短暫的,能讓我們超常(更早,更快,更大)發揮自我價值的機遇。

      那么如何才能創造機會,識別機會,把握機會呢?

      所以創造機會靠動,靠交流,靠碰撞,靠時刻留意。機會可能就是特定場合的一句話。比如在04年底,我去泰國給泰 國衛生暑的一個實驗室做培訓,順便參加那里舉辦的一個有關禽流感的會議。演講后發現前排座著一個中國官員樣的人,于是就和他答話,結果發現是中國疾病控制 中心國家流感實驗室主任舒躍龍博士,于是會議上就說好合作開發流感分型試劑。如果不去那個會議,不“隨意”和人搭話,這個研發和發展的機會就沒有了。

      怎么識別機會?識別機會首先靠對自己的現狀有個清醒的認識。要有對現狀不滿,要有改進現狀的欲望。要知道自己缺 什么,想要什么?然后看到對方能提供的恰巧就是自己想要的,機會就被你找到了。機會最多來敲你的門,它絕對不會從睡夢中把你喚醒。沒有欲望的人,沒有熱情 的人,沒有需求的人,對機會就永遠是麻木的。

      如何才能把握住機會?把握機會的能力靠以往的積累。抓住屬于你的機會不放,就需要你有能力實現機會帶給你的好處。需要你有知識,技巧,資金,人脈。這些就靠多年的積累了。機會的大小跟你沒關系,能把握住多少機會則看你自己準備的如何了。

      機會天天有,處處有,但是屬于我們自己的機會就不多了。機會實際上是我們能力和貢獻增長曲線上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個轉折點。停留在原點的人,永遠沒有機會;沒有量變的積累,也不會有質變的到來。積累到一定程度(大學,碩士,博士)就要去尋找質變性的增長點。

      另外,失去機會常常是因為我們太“大眾化”,沒有特色。在我們尋找機會的同時,機會也在挑選我們。我和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等都有合作,這是我主動去尋找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本身沒有獨特的技術,沒有一技之長,人家也不會愿意跟我們合作。

      機會都有偶然性,排他性。爭取得到屬于自己的機會,首先就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長練得精而又精。不然,到手的機會也會失去。


    TAG: 科研創新

    ouoje 引用 刪除 ouoje   /   2010-02-26 09:56:00
    5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