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企業組織模式進行選擇,首先必須弄清企業組織內部人際關系的性質。不同的企業組織模式代表著不同的人際關系的性質。任何一個企業組織,只要是由眾多的人員構成的,這眾多的人員彼此之間必然會形成不同性質的關系。這些關系看起來像萬花筒一樣,其實都能歸納到以下三種不同性質的關系中。
其一,指揮與被指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
這也就是一些人因為掌握有特殊的資源,從而通過對這特殊資源的占有,而在這個組織中擁有特殊的地位和權力,使之能夠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另外一些人,讓另外一些人不得不按照他們的意志行事。他們在迫使另外一些人按照他們的意志行事的過程中,同時獲得他們所尋求的利益和欲望的滿足。
其二,相互依存和相互補充的關系。
這也就是聚集到這一組織的不同的個人,因為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的類型和性質的差別,為了實現所尋求的共同利益和目標,相互之間以貢獻出自己所擁有的資源為條件,而取得對他人資源的支配、使用權利,從而達到各自利益和欲望滿足最大化的目標。
其三,相互支持和彼此合作的關系。
這也就是聚集到一起的人與人之間,在所擁有資源的類型、性質和數量上,并不存在明顯的重大的差異,但因為所尋求的利益或欲望的滿足最大化的實現,要受到資源規模對途徑、措施選擇的限制,即能滿足各自的利益和欲望的事業,不能達到一定的資源規模,就不可能成就其事業。這種資源規模上的限制,使任何僅僅通過對自己所擁有資源的經營,都不能達到利益和欲望滿足的最大化。這就使他們走到一起,通過資源共享,進行合作,來實現各自的利益和欲望的滿足。
上述三種不同性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映在組織架構上,也就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基本組織模式。
其一,等級控制模式。
對應于指揮與被指揮、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就構成等級控制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他可能喜怒無常而剛愎自用,凡事憑自己的好惡行事。他把他所擁有的資源通過授權交付給他認定可以依賴的親信支配,以完成他所想完成的事業。他所依賴的親信通過一種“移情作用”,即假設是老板本人會如何行事,來選擇自己的行事方式。
被授權的親信再授權,也就構成一個親信與親信連接的直線等級控制鏈條關系。在這個控制鏈條上,其決策都是通過“老板會如何決策”的假設來選擇,從而勿需專家和委員會。但這個控制鏈條往往會因為“老板會如何決策”的假設失誤,及老板對其疑心的產生而斷裂。
所以,在這種組織模式中,忠誠比能力重要,老板只會把權力授給對他具有充分高的忠誠度,能引為知己和親信的人。他們所看重的能力又主要是體現在善解老板上司人意上,會站在老板上司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思考的問題思路又每每與老板上司一致。
其二,職能管理模式。
對應于相互依存和相互補充關系,則是橫向職能管理模式。在這種組織模式中,沒有絕對的權威,聚集到這特定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只是充當了特定的角色,盡管這不同的角色之間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造成角色差別的不是,至少主要不是他們身外的物質經濟資源,而是他們各自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與組織的價值目標實現相關聯的社會資源。
在這種組織模式中,每一個人的地位的高低和權力的大小,僅僅與其所充當的角色相關,是角色賦予了他特定的地位和權力。而不同角色相互之間關系的性質和作用,又是由事先約定,并且系統而完整的規則界定的,甚至每個角色的行事方式也都是由事先所約定的規則界定的。任何一個人都必須在這種事先約定的規則的范圍內活動,任何超越都可能直接導致強制性的角色變更,使原有的角色充當人,不得不改換角色。
盡管在特定崗位上的角色,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權力可影響到的范圍內,調整行事規則,但這往往具有很大的風險。任何企圖改變原有規則的努力,如果得不到其他人的支持和最終的認同,都可能把自己推向深淵。所以,在這種組織模式中有眾多的委員會,委員會實際上只是分散角色個人責任的一種工具,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不足以用以承擔重大決策的責任。
其三,彈性組織模式。
對應于相互支持和彼此合作關系,則是彈性組織模式,或者叫任務管理模式。在這種組織模式中,要成就的事業被分解成相對獨立的一個一個的項目和任務,成為相對較小的事業。成員被自主地置入這不斷變換的項目團隊,或者叫任務團隊之中。這種不斷變換的項目團隊,也就成了這種企業組織中的基本活動單位。但這種項目團隊的構成成員,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項目和任務的產生和完成而不斷地產生和解散。已成為這特定組織的成員個人,進入什么樣的項目或任務團隊,何時進入,都不是由外在的權力決定的,而是由他個人所擁有的才干和團隊其他成員對他的認同程度決定的。
項目團隊內部成員彼此之間高度平等,項目目標的達成,成了他們共同的最高追求,團隊成員直接通過項目或任務的完成來成就自己的事業。團隊規模嚴格地限制在團隊成員彼此之間能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和渠道進行溝通,實現充分的認知和理解的范圍之內。在這種團隊組織范圍內,任何一個成員的行為,都會暴露在團隊成員的視線范圍之內。在這種規模的團隊中,沒有人能逃避其他成員的監督,甚至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個人隱私,彼此之間交往密切,也無所顧忌。同時,也沒有人刻意逃避其他成員的監督,也沒有什么要逃避的。因而,成員彼此之間結成這種相互監督關系,也就直接是這種團隊保持活力的基礎。
團隊成員有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間又有緊密的依存關系。所以,相互之間也就不再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而是盡最大努力為這個團隊目標的達成做貢獻。特定團隊成員個人的地位和價值,完全取決于他為這個團隊目標所作貢獻的大小,及團隊成員對他認同的大小。并且這種認同還會在下次的團隊組合中成為選擇與否的基礎,因而直接而嚴厲地對團隊個人構成約束。不被團隊中任何一個成員認同的人,也就是最終被驅逐出了這個團隊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