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指導碩士研究生時, 一般以"基礎知識的應用和科研技能的訓練" 為宗旨. 相對指導博士生而言, 對于剛剛接觸科研的碩士研究生, 沒有特別要求其創新能力. 我覺得, 只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應用和科研技能的訓練, 其創新能力的提高是水到渠成的. 為此, 作為導師, 指導碩士生時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由于課題組以理論計算為主, 學習勤奮的學生一般能在碩士期間發表1篇SCI源刊論文, 當然導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碩士研究生自入學后就踏進了實驗室, 和師兄師姐們一起學習. 按研究生培養方案, 我協助他們選修課程, 爭取在研一上學期完成所有學分. 因此, 在研一上學期, 學生的功課比較緊. 我告知他們 ”一定要學好功課, 不要出現補考! 另外, 在休閑時候, 可對師兄師姐們的科研及其方法進行一些了解”. 在此期間, 我會給他們一篇關于今后課題方向的文獻. 在安排課題時, 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有不同的考慮 (以后可能會根據學生的科研能力和領悟力而改變方向).
在研一上學期, 基礎好的學生, 能有較多的空閑時間, 從而很快進入科研技能的訓練階段; 基礎稍差些的學生, 就沒有太多時間做課程以外的事, 但還是有些時間調研一些課題有關的文獻. 課題組在研一上學期集中安排1-2次學術報告會 (課題組博士生大部分因聯合培養不在學校, 所以學術報告會安排不多), 要求所有已進入課題的研究生作進展報告. 報告會上, 我針對學生準備的PPT及匯報時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講評. 學生聽后都會有所收獲.
在研一下學期, 學生功課明顯少多了, 只有2-3門功課. 經過前期的科研素質教育, 學生能夠很快進入科研技能的訓練階段. 根據課題需要, 學生檢索了大量文獻進行閱讀, 對課題有了較清楚的了解. 鑒于學生在碩士階段還不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我一般不安排學生做我不熟悉的課題, 這樣當學生碰到問題時, 我才有能力解答. 如果碰到我不能解答的問題, 我也會花一些時間去看, 去做, 和學生一起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當我發覺某學生的科研能力較強時, 會特別安排一些較難的課題給他.
學生經過一段時間 (包括暑假的部分時間) 枯燥乏味的反復計算后, 將數據整理出來向我匯報 (對主動性差的學生而言, 是我去找他!). 我除了要核查和確認計算結果的有效性, 還要求學生說明自己所做的與別人做的有什么不同, 具體有什么創新. 如果獲得我肯定答案的話, 學生就可以開始撰寫論文了. 在論文出來后, 都需要經過我多次修改, 學生再具體補充一些重要內容. 有時, 還需要重新進行一些計算. 一般來說, 每位碩士生寫出第一篇論文, 大概需要1-2年的時間.
論文接受發表前, 我會安排學生繼續做課題的其它計算, 以便能整理出另外一篇論文, 爭取2篇中有一篇被SCI源刊接受發表, 從而取得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資格. 論文接受發表后, 不想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可自由選擇課題, 以便充實碩士學位論文內容; 對希望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 我則安排他著手做博士階段的具有創新性的科研工作了 (我在指導博士研究生時, 一般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宗旨). 至于怎么使論文在SCI期刊順利發表,我在另一博文中發表了一些看法, 在此不再闡述.
以上是我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一些做法, 僅供拋磚引玉之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