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想為流氓與小三正名太幼稚(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5 14:58:54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流行文化苦難論以及原因論。看慣了諸多電視訪談里的明星回憶曾經拼搏奮斗的苦難經歷頗為自豪的回憶錄,竟然不知不覺也深為贊同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的真理,且冥冥之中這也成為獲得話語權的一種資本,當你面對一個飽經苦難一路走過來的經歷者,面對他們的苦難與經歷,我們只有乖乖的閉嘴。因此這樣的苦難論漸漸成為一種社會大眾默認的話語霸權,延伸出的價值判斷也左右著你的思想。而這一切往往并不是是平白無故的空穴來風,而是像小溪流水潺潺而過的順理成章,與此同時話語霸權附加的完美作料就讓你無懈可擊,原因論的誕生像一枚精心調制完畢的指南針,總會在向南的方向左右偏離與適中,但終究回歸南邊的懷抱。所以說,苦難論是一種霸王硬上弓的話語權威,而原因論則是姑娘溫柔似水的情感撩撥。如果這兩者結合到一起,則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精心騙局,一個唱紅臉一個說白臉,所以就連小三與流氓的角色也能博得同情,不過,電視劇《蝸居》想通過這兩方面雙管齊下扭轉大眾認識格局,顯得非常幼稚。
如果單純的說《蝸居》講述房奴背后艱辛的生存現狀倒也真實,尤其是以海平為代表的城市掙房族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或許大家對于難買房的原因不同,但在大城市中燈火闌珊處下有一處溫暖小窩的渴望一樣強烈。尤其是片中兩個人為買房勒緊腰帶一星期以咸菜饅頭為主食度日的戲劇描寫不知道博得多少人的同情淚水,但隨之而來的價值觀騙失讓人有些心痛,不是為了劇中的演員故事,而是為了一心想博收視率喪失原則的主創們。不要忘了海平買房的6萬元是從有錢有勢的中年男人宋思明那里以“肉償”的方式換來的。難道這是作者六六言外之意就是告訴電視觀眾買不了房就要走旁門左道?后來海平對于海藻當了宋思明的職業二奶之后的淡定也讓我費解,當一個有錢有勢的人以金錢交換的方式將自己親妹妹變成二奶,接著又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四處幫自己打通關系、尋找賺錢門路之后,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承認后來者的身份?而且全劇的側重點貌似并不是海平買房的艱辛記錄,而是宋思明與海藻的感情糾葛,其他海平、小貝的事情明明就是他們故事的注解,與其主打的是房奴背后的故事,不如說是職業二奶與高官背后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這種以文化苦難論的調調掩蓋背后的邪惡之心讓人鄙視,但高調宣揚海藻跟宋思明的感情則讓人有些氣憤。偶然間在網絡上看到一篇女人為何都愛宋思明的文章,主要強調的則是宋思明成熟、穩重、有金,不僅可以滿足女人精神方面的意淫,還可以買足生理上的購物需求,是繼灰太狼之后的又一個男性偶像殺手。如果說這樣的需求可以讓女人心安理得,拋去存在的倫理道德,那跟富翁家的貴族犬有何區別?宋思明跟海藻之間有沒有愛情沒有太多爭議,這跟海藻跟小貝之間有沒有愛情一個道理。你可以以很多借口和理由去喜歡愛上對方,喜歡你沒道理也是憑借一種感覺,如果可以以愛情之名為他們兩個人正名,古代的西門慶也值得表揚,雖然跟許多女人有床第之歡但前提肯定是喜歡她才這樣,那陳冠希也不應該受到民眾的譴責與質疑,你情我愿有何不妥?但不要忘了還有制約我們行為的倫理道德,雖然看不到摸不著,但在每個人心里。但《蝸居》刻意將海藻跟宋思明的感情戲加大,無非就是想讓大家給予同情,開創感情戲中二奶與高官感情的先河,但是作者六六似乎忘記了做人的道德。鄒鄒有理承認,這部戲相當的真實,尤其是海藻對感情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是現在當下很多女孩子贊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得到確認之后,是不是再教唆女人更多應該向宋思明們看齊呢?況且宋思明對海藻是愛還是占有呢?還是一場簡單的肉償交易呢?為何最后突然又主動回歸家庭呢?
太過真實會引發共鳴,但攤開問題之后,以二奶的身份化解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難道是這部影視劇的初衷嗎?我們沒有能力去改變一切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刻意制造煙霧彈來迷惑大家吧?
我們不缺少美,卻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不缺影視劇,卻缺乏關懷人心的影視劇。對于《蝸居》的良苦用心,我還是想說,省省吧。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