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現在的年輕人生活不容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1-03 11:33:24/ 個人分類:生活
看過電視連續劇《蝸居》,當時一個突出的感受是,這些年輕人來到大城市生活不容易。官場腐敗,房產商哄抬房價,單位之間人與人鉤心斗爭,在表面的平靜中似乎處處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而不能自拔,不適合郭海藻這類單純的年輕人生存。
新年前后,一些已經畢業或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都是博士或博士生)來看我。他們詢問我的健康狀況,我則詢問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狀態。
談話中,我了解到,還沒有畢業的學生為能不能找到工作憂心忡忡,簡歷遞出去了,卻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反饋的信息。他們細想到此,感到前途不寒而栗。他們向我求助,我也感到束手無策。因為大城市的高校各個學科人員已經很滿,一個蘿卜一個坑。空缺的位置很少。而且隨著國家、社會和教育的發展,現在各大學人事處要人,都有很多條件。如要有國外學習背景的人才(就是“海龜”),不要本校畢業的博士,要外校畢業的博士。外校畢業的博士還要看是男是女,本科是不是
985和211學校,碩士在哪兒畢業,畢業前發了幾篇論文,是不是發在核心期刊……我建議他們到二線城市去,不要死守北京、上海,但據說二線城市也已差不多滿員,到處都是博士。我同情他們,但想幫助他們又覺得有心無力。
再說那些已經畢業了學生。工作雖然有了,但面臨評職稱、處理婚姻矛盾、孩子上學問題。評職稱就是一個大問題,因為要達到那么多硬性指標,如年限,課時,著作,教材,論文篇數和發表的期刊。差一點就評不上。因為名額有限。有一位學生當了11年的助教,才評上講師,現在講師也當了六年,可評副教授的論文篇數還不夠,憂心忡忡,與幾年前相比,明顯消瘦了許多。有的則不但要為評職稱苦苦奮斗,孩子也長大了,面臨著從小學畢業升上初中的問題。雖然孩子學習不錯,但還是怕上不了重點中學。雖然教育部明令禁止各個中學為上重點中學隨便收取學生家長的費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個學校在教育部的眼皮底下變著法抽取各種費用。明明一個學生只能在一個學校上輔導班,但卻要在五、六所學校繳費,目的是讓這些學校知道,我已經給你們交過費了,在擇優錄取時,查一查賬,以便“優先”錄取。這對于那些有錢又有閑的家長來說,是大好機會,即使孩子學習稍差一些,也可因家長與某些學校因各種原因形成的默契,而得到好處。可對于我的那些畢業了的學生來說,既無錢,又無閑,這一切都別想,只能讓孩子聽天由命了。教育公平的問題使他們煩惱,可這煩惱又無法消除。我作為老師出了聽聽以外,一點辦法也沒有。
年輕的或已經不太年輕的人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啊!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