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圣誕節的標志?除了紅衣白胡子的圣誕老公公,恐怕就是掛滿星星,彩燈和小禮物的圣誕樹了。圣誕樹是什么樹?它跟耶穌基督的生日又有什么關系呢?
又快到圣誕節了,馬路兩旁的商場飯店早早地擺出了他們精心裝扮的圣誕樹,在門上也掛上了漂亮的圣誕花環。雖說都叫圣誕樹,可是形象差別還挺大。有的像松樹,有的像柏樹,還有的干脆就是個抽象的圓錐體,更絕的是有的商家把路旁的銀杏什么的打扮打扮也權當圣誕樹了。那正宗的“圣誕樹”究竟長啥樣呢?那些圣誕花環上的植物跟耶穌之間有什么關系呢?火紅色的“圣誕紅”是不是穿紅衣服的圣誕老人喜歡的花呢?
耶穌沒有碰過“圣誕樹”(此部分為基礎版,已閱讀的讀者可略過)
跟耶穌有直接關系的似乎只有一棵棕櫚樹。傳說圣母懷胎十月,有天出門散步,在一棵棕櫚樹下停下來歇腳。這棵棕櫚樹溫柔地用枝葉把圣母圍了起來,將寒風統統擋在外邊。耶穌就是在這個“綠色帷帳”中誕生的。不過因為《圣經》中明確記載,耶穌是出生在馬廄里的。拋開真假,這則圣誕樹傳說還是有情有理的,首先,中東地區的棕櫚樹很多,但是要碰到一兩棵松樹還真是件稀罕事;其次,棕櫚樹葉片寬大,倒也是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不過,此傳說中的誕生地與經典差異過于明顯,應該算作道聽途說的野史吧。
其實,圣誕樹是從耶穌誕生1500多年后(公元16世紀)才出現在圣誕節場景中的。最開始,也沒有什么實際的用途,就是用來烘托節日氣氛。一位修道士本著節儉的原則,砍來一棵小杉樹,在上面掛上糕餅,紅果和蠟燭,讓附近的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圣誕節。后來,人們競相模仿,樹上的掛件也變成鈴鐺、雪花、小禮物還有彩燈了。既然是娛樂道具,也就沒有諸多種類限制,因地制宜,松樹杉樹都可以拿來用。選松杉,無非是因為它們在嚴冬還保持著綠色(針狀或者葉形以及針葉外面的蠟質幫助它們躲過冬季寒冷和干旱的侵襲),顯得生機盎然。再者,錐形的樹冠有利于進行裝飾,簡直就是為圣誕禮物準備的架子。你要這樣理解也沒關系,其實松杉樹想是做個免遭因積雪和狂風的毒打的防御造型。
樹搬回來了,禮物掛上了。如果隔天起來,發現葉子都掉光了,豈不大煞風景。有些杉樹,比如鐵杉,落葉的速度可比人脫發快多了。有一次筆者在野外采標本,回到住地已經很晚,決定第二天再處理鐵杉標本,結果第二天早上醒來,發現郁郁蔥蔥的枝杈已經變成了枯枝落葉。相對來說,冷杉屬的成員的“固發”工作做得比較好,并且能保持青翠,適合做長期的擺設。甚至第二年還可以用,只要有足夠的存儲空間。
圣誕花環的中國血緣
如果房間不夠寬敞,或者不想打擾小杉樹們的正常生活的話,在房間里掛個圣誕花環也是個不錯的烘托節日氣氛的選擇。除了長青的松柏枝,作為點綴的“圣誕冬青”也是花環上的必備元素。不過,“圣誕冬青”的長相和我們平常所說的冬青卻不盡相同,葉子邊緣的尖刺,讓它看起來不像普通冬青那么友好。實際上,所謂的圣誕冬青與冬青同屬一科的表親,它的大名叫做枸骨。
枸骨有不少小名——鳥不宿、老虎刺、貓兒刺等等,不管哪個名字聽起來都顯得很彪悍。也是,葉子上有那么多尖刺,有哪個不識趣的動物會湊上前去呢。不過,枸骨也不是沒有訪客,有些小鳥就挺喜歡它們的。雖然這里不是歇腳的好地方,但是鳥兒們實在是禁不住枸骨那些紅色果實的誘惑,紛至沓來分享美餐。一般來說,紅顏色對鳥兒的吸引力就像臭雞蛋味對蒼蠅的吸引力一樣強烈,如果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像櫻桃、枸杞、山楂等等,這些小鳥喜歡啄食的野果都是鮮紅色的。在紅色的吸引下,鳥兒也就顧不得枸骨葉片上的尖刺了。
不僅是鳥兒,“圣誕冬青”之所以被人們相中,也是因為它們的果實圓玉潤、鮮艷欲滴,并且成熟之時又恰逢圣誕。在餐桌上和門廳前放上紅艷艷的果實和綠油油的葉子,節日氣氛自然被一下子烘托出來了。雖然枸骨在歐美圣誕節裝飾中已經是領銜主演,其實它卻有著純正的中國血統。枸骨的老家在我們的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后來才被歐洲帶回家裝點圣誕節的。原來,圣誕節的花環上還有中國元素。
槲寄生助陣有情人
除了打扮光鮮圣誕樹和圣誕花環,在傳統的圣誕裝飾里還有一個經常隱而不漏的成員,那就是槲寄生。之所以不招搖,是因為它們有著特殊的“任務”。按照圣誕節傳統習俗,凡是女子站在槲寄生下面,任何人都可以親吻她。槲寄生,通常被掛在在室內門框或天花板上。頑皮的男孩子,常故意把女孩子引到槲寄生下面,理直氣壯親吻她。也許這就是邂逅的美麗所在吧,而槲寄生與它“依戀”的大樹(為槲寄生提供水分和養分)之間的聯系也是從一次“邂逅”開始的。
隨著貪嘴的小鳥在梨樹或者蘋果樹上的一次隨地便便,躲藏在鳥糞里的槲寄生的種子就找到了新家。它的根系會很快穿透蘋果樹的樹皮,與樹干中運輸營養的篩管和運輸水分的導管相連。在蘋果樹的滋養下,槲寄生會很快結出肉呼呼的果實,引誘下一只小鳥前來搬運種子。
雖然槲寄生顯得有些“狡詐”,但是它的的金色枝干和不落的綠色葉片還是會為節日增添不少生氣。
烘托氣氛的“紅花瓣”
傳統的圣誕植物只能為大家展示綠葉和果實,多少有些單調。為了烘托節日氣氛,新的花朵成員加入了,那就是圣誕紅。
這種花似乎就是為制造圣誕節的氣氛而生的,他們開花期間適逢圣誕節。并且火紅的“花瓣”就像一簇簇火焰,在冰冷的雪夜,有什么比這更能點燃人們的激情的呢。稍等,我們把鏡頭再推回去,那些花瓣似乎跟平常的不太一樣,它們看起來更像是紅色的葉片。沒錯,這些大片大片的“花瓣”實際上花序的苞片,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在開花前保護幼小的花朵,并且在開花后,招引那些為花朵傳粉的動物朋友們前來吃花蜜。在這些大“花瓣”里的那些綠色“小碗”才是真正的花朵。
對于圣誕紅來說,用苞片當招蜂引蝶的路標是相當合算,大多數花朵的苞片(如玉蘭、薔薇)在開花之后就脫落了。圣誕紅不僅廢物利用,還讓花序里的綠色小花省去了制作引導傳粉者標志的費用,真是一舉兩得。
看著圣誕樹、圣誕花環和圣誕紅,使勁想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什么植物裝飾。似乎檢索不到合適的答案,除了端午節掛在門上的艾蒿和菖蒲勉強算作裝飾(其驅趕蚊蟲的實用性似乎比裝飾性更高些)。也可能是我們的冬天不像歐洲的那么長,秋天過后,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看到新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