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生物醫學研究成果的新的檢測技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8 09:51:07
在生物醫學研究中,培養皿內的活細胞表面經常被細菌、病毒或其他快速繁殖的組織所污染。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套檢測技術,可以快速和低成本地發現這類污染。該技術可使生物醫學研究成果更可靠和也能提升實驗的可重復性。
馬爾庫斯.施密特(Markus Schmitt)博士(左)和米夏爾.鮑力塔(Michael
Pawlita)博士
活體細胞在腫瘤研究以及大多數生物醫學科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全世界各個地方,它們都養在實驗室培養箱里,無菌塑料瓶里裝的是有紅色營養液。但研究人員真的總能知道在他們的培養基中生長的是什么東西嗎?各個細胞系在顯微鏡下并看不到有什么不同。如果這些重要的研究對象沒來由地在生長中出現變化 – 這究竟是科研人員做了手腳或者是某種未知的病毒或細菌感染呢?
受其他細胞系或病原體的污染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一大問題。他們往往導致無法比較和不能重復的實驗結果。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于實驗室工作人員還會被細胞培養基中危險病原體所感染。
為了更好地保證重要細胞培養實驗的成功,德國癌癥研究中心馬爾庫斯.施密特博士和鮑力塔博士開發了一套可以發現37種不同細胞污染的檢測技術。研究人員采用它對來自不同實驗室的700多種樣本進行了檢驗,現在公布了實驗結果。
這套被命名為“多功能細胞污染測試技術”(McCT)除了可以檢驗常見病毒之外,還可以發現多種支原體,后者是最重要的外來有害物。此外,該技術可以確認這些細胞的來源。如果在被認定的猴細胞中發現了一點狗的基因,就說明組織污染是因為手帶來的。此外,這套檢測技術還可以區分最常見的標準細胞系:例如受增生迅速的癌細胞株“HeLa”的污染就是很惱人的問題。
鮑力塔和和施密特事實上也在細胞樣品中發現了很高比例的污染。在受檢驗的組織培養基中,僅僅受各種支原體感染的比例就達到22%之多。馬爾庫斯評論說:“我們的結果顯然表明,這些污染反復出現在某些實驗室,而另一些實驗室寄的材料卻一直是干凈的-這說明實驗室衛生和操作規范極其重要。”
該檢驗高度專業化,只要細胞樣本中含有10份外源DNA就能查出來。這使它的敏感性不差于甚至優于目前商用的支原體檢驗。
McCT檢驗結果的重現性達到99.6%。這種檢驗技術是基于特定基因序列與聚合酶鏈反應的復制以及對復制的DNA片斷的檢測。特別之處在于,檢驗量可以很好:DKFZ的研究人員可以每周應付1000個檢測。
施密特和鮑力塔也通過德國癌癥研究中心成立的斯泰恩拜斯轉移中心“Multiplexion”對外部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提供服務。感興趣的人,可以從www.multiplexion.com了解所需要的相關條件。
原始文獻:Markus Schmitt und Michael Pawlita: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and multiplex identification of cell contaminatio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9, DOI: 10.1093/nar/gkp581
相關閱讀:
- 解讀諾貝爾獎:揭開衰老與癌癥奧秘 (jiashan0430, 2009-10-06)
- 艾滋病疫苗研究有突破 首次降低感染率 (hongjingzi, 2009-10-09)
- 高通量檢測:痕量毒品瞬間畢露 (hongjingzi, 2009-10-10)
- 黃金宴:食品檢測專家稱其功效不足信 (hongjingzi, 2009-10-10)
- 雞流感早期檢測系統在日本問世 (hongjingzi, 2009-10-10)
- 英國媒體評出全球29項最新環保科學技術 (hongjingzi, 2009-10-10)
- 0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感言:直覺·理性·現實 (hongjingzi, 2009-10-10)
- 入學就業體檢將取消乙肝血清學檢測項目 (hongjingzi, 2009-10-11)
- 我國創新方法研究應用進入加速期 (tianhua, 2009-10-12)
- 膠原的配套檢測試劑 (biolead, 2009-10-12)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醫學成果技術檢測生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