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畫
為了真實的生活,我們需要砍去至少一半的大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8 15:20:40
在電燈還沒有發明出來之前,人們并不以點油燈看書習字為苦,也不曾見史書記載書生有得近視的。反倒是燈光通明的現代,就是跟在牛屁股后面的農夫戴近視鏡的也大有人在了。
我們總喜歡用“我們現在的生活比XXX年前好多了”來證明現在的生活質量提高了。其實這種比較是非常錯誤的,歷史之所以是歷史就是因為它是過去的已經成為定局了的,在感性方面它與現在幾乎是沒有可比性的。人的生活的難易程度,幸福情況這些感性的東西,是不能超越歷史去進行比較的,要比,只能在當時進行比較。
比如,我們要比較現在與XXX年前的人生存的難易程度,我們只需看現代人為了達到中等生活水平,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XXX年前的人為了達到當時中等生活水平又需要量付出多少努力。這樣的比較才是有意義的。
古代的人生活得比較務實,學得一門手藝就可以很容易過上中等以上的生活了,比如木匠三五年就可以出師了,這樣一個年青人十五六歲就可以養家糊口了。反觀現在一個年青人到二十三四歲大學畢業了還難以養活自己。
這主要原因是大學辦得太多太濫、大學生太多了,原來不需要大學生也能勝任的工作現在也要大學本科畢業單位才接收,比如下車間、掃大街、賣豬肉。。。。。。這些工作本來只需要認得幾個字,會算加減乘除就可以了,現在卻以大學生來充當為樂事,全社會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大學生掃大街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掃大街、賣豬肉都需要大學生,只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個社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人們的生存成本太虛高了。
現在幾打乎所有的單位都以本單位擁有多少多少高學歷(博士X%,碩士X%,本科X%。。。)為榮,其實這些職位真的非得這么高的學歷不可嗎?這些高學歷在這里大都只是擺設,更是一種浪費,而這在無形中又加大了年青人的生存成本。
當一個本來只需要高中生就能干得好的職務,要一個本科生來做成為常態后,這個職位就浪費了全社會年青人四年的光陰,人的生存成本就增加了“四年的光陰+四年大學的費用”。等等,別的依此類推。
為什么現代的人普遍感覺到不幸福、感到生存壓力過大,主要的原因就是生存成本被教育吹得虛高了,所以現在的教育是整個人類社會不幸福的罪魁禍首,是大學泛濫成災的結果。
大學不應該是普及教育,只應該是精英教育,只應該為極少數真的需要那么高的學歷的職位服務。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需要大學教育,要的是職業教育,所以初中畢業后絕大多數要轉入職業教育,而現在的大學至少要砍下來一半做職業教育。我們其實不需要這個多大學,我們其實也不真正需要受這么高的教育,我們只需要有適當的教育。只有整個社會都施行適當的教育,人們的生活才不會為虛高的教育買那不必要的單。
讓教育回歸自然,讓人們學以致用,我們有必要砍去至少一半的大學。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大學生活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