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21世紀的博士,你了解多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9-21 13:58:12

    人生重重地壓在我的身上,分量越重,我就越深入到人生之中。高貴的微笑在這黑暗之中,也擁有某種意味!那就是,只能在這個黑暗之中,當有如夢幻的光輝在那一瞬間大放光明的時候,清楚地看到圍繞身邊的奇跡和寶藏。”與同齡人共勉!

    我曾經隱約也想過“逃避”,有次站在樓頂吹風,想起媽媽送我上車的眼神。決定拋開所有屈辱,證明自己的價值。于是,加倍熱愛生活、喜歡藝術、勤奮鉆研、敢于承擔,我還是幸運地活著。而且,愛國孝親尊師重友,都做的很好,甚至以德報怨,因為我是博士微笑并習慣優秀,把快樂帶給別人,留下痛苦自己咀嚼,因為我是博士。說實話,活不下去的理由曾經很多。碩士保送張榜公布后被頂替。因為有次領導找我談心時,問我父母什么職業,我說農民。于是一位教授的女兒沒公示地獲得了保送資格。她成績遠不及我。理由很好玩:考慮保送男女比例平衡。但我怎么跟父母解釋?我沒有恨,03年以學院以第一名成績考取了碩士。
    讀博期間堅決換掉了無德的導師,公派M國卻因專業敏感拒簽,次年又派往C國。讀博是種磨練,畢業似乎是種遙不可期的超脫。可以想象,一番番周折,著實不輕。于是,我更加珍惜現在。

    早幾天,有人說:“這世間,最公平的就是人人都得死。”這么透徹直白。說得文雅的也有。板橋說過:“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但,我們是博士,要是這么想,人生還能建樹事業嗎?既然都趕上這么多風雨了,我想肯定會有彩虹。
    從決定讀博的那天起,我就決定要讓這個博士稱號名副其實。博士,一個崇高的稱號。在國外,大牌教授的名片上的稱呼也只是博士一詞。我們這一代博士很多,但知道為什么讀博的人卻不多。如果,一個人不是決定一輩子跟選擇的學科“糾纏”,那么,從開始的那一刻,我認為他就錯了。為了掙錢不該讀博。權威的例子,比爾.蓋茨本科讀了一會兒就退學了。讀博應該是個心志苦,意趣樂的過程。

    自殺不奇怪,但博士還自殺,有點可惜。小時候喜歡看星矢升級,青銅戰士,白銀戰士,黃金戰士,但博士后面絕對不是“劣士”。想想為什么要自殺。壓力,是壓力。大體是這樣:經濟上,30來歲靠爸媽提供生活費,覺得自己廢物。戀愛?那也是高消費項目啊!越是帥哥越白瞎!況且,兒女情長,英雄志短啊。讀書就該是一盞明燈,有冊在手。享受“春風和煦靜后功,秋水清淡苦中味”的境界。人生?不讀書的同學早已成家,大多幸福美滿,事業有成。學業?導師給博士的指導是有限的,成績是渺茫的。前途?早已不是拿張文憑走江湖的年代了。有次乘京滬高速包廂,一聊天,四個清一色的博士。如今,就北京的大街,隨便掄一板磚,肯定撩倒個把博士(切勿驗證,影響和諧)。期望?親朋好友都歡天喜地地以你為傲,可自己知道自己的分量。有時想想,自己跟這個物質而量化的時代沒啥關系,因為照照鏡子,除了一幅眼鏡,似乎真的一無所有。

    有人竟認為是博士畢業要求太高,所以沒法活了。就這一點,我想談談。我們學物理的,也喜歡哲學的一套。絕對的基本是錯的。那我就稍微辨證但欠全面地闡述一下。首先,我覺得很多高校的博士畢業要求還是太低。龍門低了,魚龍混雜,即使跳過龍門又怎樣?直接導致博士留校工資2700人民幣,怎么搞科研,家人都養不活。而有能力的博士,去國外拿4-5萬美金很輕松。房奴的日子何時是個頭?于是,揮揮衣袖作別一往的師友和親人。而且,由于畢業要求低,導致很多人沒有正式設計人生,就“隨大流”讀博了。國家的發展靠科技,博士是科技的主力軍。我有幸被公派出國,
    看到中外博士還是有些區別:他們在讀博,我們在蹉跎(相比較而言)。他們讀博是因為喜歡,感覺在玩,在享受人生真諦。但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甚至沒有做到徹底的自我管理,怎么能成功?我有慶幸讀過哈佛圖書館墻上的名言。大家也可以在網上看看。舉個例子,“現在流的哈喇子將成為你明天的眼淚。”“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一刻不停地翻動書本。”但是,這并不能解釋“近十年學術論文被引次數前20名研究機構中,美國14家;英國3家;德國日本加拿大各一家。”因為中國人向來被認為是最勤奮刻苦的。那差距在哪里呢?怎么會沒有文章畢業不了呢?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客觀條件使得畢業要求高了點。首先,我們這一代,遇到教育擴招;而導師們當年卻在文化大革命。因此優秀的博導相對奇缺。我覺得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最關鍵的一條是,重視硬件的建設而忽略了數據庫、圖書館。我在國內幾個名牌大學、中科院科研所待過,查資料非常麻煩,郁悶到要死。很多工作,就因為參考資料跟蹤不上,繼續不了。沒有信息,不重視信息,這是要了我們這代博士性命的罪魁禍首。不暇自哀,哀,尚不鑒,復哀!直至,哀莫大于心死。聽說近年這個狀況不斷改善中。我現在的實驗室能看見磚頭,人家壓根沒花錢裝修,但是鮮有無法下載的參考文獻。在國內受夠了苦,剛出國的一年多時間,我把光學領域的很多優秀參考書分類下載,建立了電子圖書館。這一代人受的苦,不能將來讓我們的學生、孩子再吃苦。阿牛說過:“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堅信書是人類最好的導師。再加上熟讀數十篇文獻,瀏覽數百文章,終于覺得發文章就像吟詩作畫一樣快樂。感覺真是:“秋月春風常得句,山容水態自成圖。”每天進步一點點,多么快樂的事情。如果你能再給別人一點快樂、幫助,這就是一個人活著的最大理由了。

    不要怪自己沒人教。如果博士需要人教,那恐怕多少會是歷史的退步。大家都背過韓愈的《師說》,“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青出于蘭才是歷史的進步。理工科的變革日新月異,學生切不可多讀了幾百篇最新的文章就覺得導師落后了。什么是時代的責任感?我們要超越的是正在進步的同齡外國人。如果做不到,那么,明天,我們的國家依然落后!所以無論在哪里,我們的標簽應該是“21世紀初的中國博士”。

    有恩師指點當然是萬幸了!虎父無犬子,名師出高徒。但名師總是很忙的。我有幸遇到兩位好導師,他們的話,即便是閑聊,我也銘記在心。有次跟導師散步,他指著一幅廣告說很有意思,你知道怎么印刷的嗎?后來我想想,原來是提醒我數據處理中的關鍵一步。師生關系的理想境界當然是電學中的“激勵與反饋”,教與學的互動,形成穩定和諧的“周期振蕩”才是最優化。退一步講,即便只有師兄師姐的幫助,也夠一個博士入門了。當然,這又取決于實驗室風氣。一個紅著眼睛的課題組是沒有全球眼界的,是沒有歷史遠見的。但退到底線,只要自己是個有心人,多看多聽多悟,總是會明白的。讀博入門的過程就是給自己的知識基礎打補丁的過程。有一天我發現自己披著補丁的袈裟,心里終于漾起微笑的漣漪。自己解決不了再請教師兄師姐或導師,這樣盡量少給別人添麻煩,畢竟大家都不輕閑。而且術業有專攻,這個方向你是專家,你不知道,別人恐怕更不知道了。無論如何,沒什么可以阻止一個人前進的步伐,因為進步最終取決于他的心。不要說沒有條件,借口正是自己心中的牢籠。曾經有個老師因為我“不聽話”,連辦公室的鑰匙都沒收了。但是靠理論計算,我在國外發了篇很好的文章。編輯部直接接受,我是做工程的。
    自己不放棄,這個世界就沒有人可以放棄。沒必要嫉恨別人,對手要夠資格,朋友要夠分量。好好讀幾本自己專業的英文書,你會發現,自己已經找到了導師。這就是 “自助者天助”吧。我今年29歲了,但有一條線一直看的清晰:我就是我,我只是我,此刻的學習揮別昨日的我,但我還是我。我感激所有打過交道的人,感恩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為什么外國人只承認中國有一流的中學生?我親愛的博士和中國未來的博士們,我們不能總是一茬茬、一輩輩地輸在終點線前面。人類幾千年的文化我們都學了,為何到最后要低頭承認中外某某技術相差20年、30年?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再抱怨什么,條件豈能盡如人意,但付出要無愧于心,想想自己能為中國的富強做點什么?哪怕很小很小的一個方向,因為中國有你,所以中國站在了世界之顛。你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英雄。就像奧運健兒為祖國升起五星紅旗,國歌讓我的心一次次熱血彭湃。因為有錢學森這樣的一群可愛可敬的人,所以中國的火箭讓我們驕傲。一個人,若只想著以后拿多少工資來讀博,我想說,他多半會失望。
    如果我們中國的博士能夠圍著知識轉,那么我相信鈔票就會圍著他轉,地球的另一極是中國。他就會知道愛因斯坦為什么拿支票當書簽;居里夫人的女兒小時候怎么能把諾貝爾獎牌當玩具,而當她長大,也像母親一樣得了諾貝爾獎。

    最后,我們要學會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心理。至少別窩在宿舍方便面+小電影+網游。多看看文科的書。如果讀過《李叔同說佛》里這么一句:“此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此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不覺得有股新生的力量嗎?既然是博士,我們更該明白生命不是僅僅屬于自己,我們承載著太多的希望,沉且痛苦,踏實并快樂。難能可貴之事,恰恰是一個博士該做的。最后以一位前輩的話作個結語。我沒能字句記得原話。錢學森96歲生日時,說過這樣的話:
    處理好科學和藝術的關系,就能夠創新,中國人就一定能賽過外國人。

    只是有幾個好友抱怨說讀博難,所以上來寫了一段話。祝愿大家順利實現自己的夢想!感謝你的閱讀,歡迎批評指正。2009年8月21日晨6點42

    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很真實,我也喜歡讀,內容樸實的體現了現代中國博士的心聲。我也希望從中獲得啟發,為我們的祖國增磚添瓦!


    TAG: 21世紀博士

    老毒物 引用 刪除 老毒物   /   2009-09-25 10:33:13
    一看才知道原來我了解的很少啊
    MNOD 引用 刪除 MNOD   /   2009-09-25 09:40:24
    沒有信息,不重視信息,這是要了我們這代博士性命的罪魁禍首。

    有些信息真的是難以找到!!
    notrjhn 引用 刪除 notrjhn   /   2009-09-24 16:02:04
    原帖由fjdlgldg于2009-09-22 10:10:29發表
    21世紀的博士就是壓力大啊,想著怎樣發出好文章。。
    分析測試 引用 刪除 yq2009   /   2009-09-24 12:00:43
    講的確實很有道理。
    LUMGR 引用 刪除 LUMGR   /   2009-09-22 10:19:50
    全文看下,發覺博主說得還挺有道理
    fjdlgldg 引用 刪除 fjdlgldg   /   2009-09-22 10:10:29
    21世紀的博士就是壓力大啊,想著怎樣發出好文章。。
    utek 引用 刪除 utek   /   2009-09-22 10:03:36
    感謝分享!向牛人致敬!
    iwfi325iwc 引用 刪除 iwfi325iwc   /   2009-09-22 10:00:41
    看到此文,仿佛博士人生就是如此!
    ttkl533 引用 刪除 ttkl533   /   2009-09-22 09:58:44
    說的很切實際!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5230
    • 日志數: 30
    • 文件數: 6
    • 建立時間: 2009-03-29
    • 更新時間: 2012-06-12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