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對血壓的影響調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20 15:21:34
鉛接觸及長期環境鉛暴露,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高血壓。其中急性鉛中毒(大劑量、快速進入體內)引起暫時性高血壓;長期慢性鉛暴露如接觸含鉛油漆、陶瓷,飲酒、水、空氣、食物鉛污染等可引起智力下降、高血壓、腎臟損害及精神癥狀。
在人類職業性鉛暴露中觀察到,低劑量鉛攝入可使血壓上升,大劑量鉛攝入反而不引起血壓上升。Hetal用骨鉛作為鉛暴露的生物標志物,采用活體X-線熒光技術對臏骨和脛骨鉛含量與高血壓關系的研究表明:脛骨鉛貯存可作為鉛長期吸收及在皮質骨吸收的標志,當百分位數從10%到90%,骨鉛含量由不到8μg/g上升到37μg/g,患高血壓的增危險性加1.5倍。Houston DK用血鉛與骨鉛同時作標志物,發現當臏骨鉛由10%上升到90%位數時患高血壓的危險性上升1.86。Korrick S A發現非職業暴露女性臏骨鉛蓄積量高于脛骨,分別是17.3±11.1和13.3±9.0μg/g,當骨鉛由10%上升90%位數時臏骨鉛達25μg/g,消除混雜因素后,患高血壓的危險性上升2倍。有人對13次一般人群和10次鉛作業人群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消除混雜因素后,血鉛與血壓在男女性都有相關性,當血鉛上升1倍時收縮壓上升1mmHg,舒張壓上升0.6mmHg。
目前,傳統意義上的“鉛中毒”概念已發生變化。由于鉛對人體影響并無臨界劑量,任何劑量的鉛對人體都有害,微量鉛與高血壓的關系更受關注。
鉛與高血壓病的關系
作者(年) 對象 結果
Morean T(1982) 職業工人 血鉛與收縮壓和舒張壓正相關
Orssand G(1985) 職業工人 血鉛與血壓正相關
Krombom D(1988) 老年人 血鉛與血壓正相關
Pocock SJ(1988) 成年男子 血鉛與收縮壓和舒張壓正相關
Elwood PC(1988) 血鉛與血壓正相關
Sharp DS(1988) 司機 血鉛與舒張壓正相關
Rabinowitz MB(1986) 妊娠婦女 臍血鉛與妊娠期高血壓有與分娩時血壓呈正相關
Pirkle JL(1985) 血鉛與收縮壓、舒張壓正相關
Hu (1991) 鉛中毒兒童 成年后高血壓的風險性增加7倍
Schwartz(1991) 成人 血鉛下降10—5μg/dl,舒張壓下降
男性0.13Kpa;女性0.08 Kpa
Selbst (1993) 兒童 血鉛與舒張壓正相關
Schwartz研究表明,如果全美兒童血鉛均值下降1μg/dl,則每年能減少63.3萬例高血壓、3200例心肌梗塞和1300例中風新發病。
W Joel Schumar對NHANES Ⅱ資料分析發現,血鉛下降50%可使男性血壓平均下降2mmHg,女性下降1mmHg以上,根據Framingharm研究預測這種改變在美國每年可減少24000人患心肌梗塞,100000人患心血管疾病。
4 鉛致高血壓的機理
鉛誘發的高血壓表現為血管對生理性刺激的反應異常,即動脈收縮性增強或自發性收縮。
首先,鉛可導致細胞內鈣離子積聚,增加血管平滑肌緊張性。用去氧胺或去甲腎上腺素處理鉛暴露鼠尾動脈螺旋條發現收縮力加強。
其次,鉛通過作用于中樞和外周交感神經連接處,增加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還可增加α2受體對刺激的反應性,以及心臟和血管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受體對刺激的反應性。
第三,鉛可抑制Na+-K+—ATP酶活性,與利鈉素產生協同作用,引起鈉水潴留。鉛抑制Na+-K+-ATP酶活性,增加胞內Ca2+濃度,從而增加血管對如去甲腎上腺素和血管緊張素Ⅱ等收縮性激素的反應性。驅鉛劑DMSA能降低Na+-K+-ATP酶抑制,中止內皮素引起的靜脈收縮和醛固酮釋放,緩解鉛誘導的血壓升高。
第四,鉛可使腎素-血管緊張素II-醛固酮系統活力增加,血壓上升。Cormignani等發現非職業人群環境鉛暴露(即低劑量)可增強血管緊張素活化酶的活性,使血管緊張素Ⅱ增加。鉛干擾腎擴管性前列腺素合成及離子轉移亦與血壓升高有關。在鉛誘發高血壓和腎損害中,高血壓不是腎臟損害的病因,而是腎臟損害的結果,鉛在一定程度上是兩者的病因。
第五,鉛誘導高血壓與活性氧族鏈(reactive oxygen species chains ROS)有關。正常情況下,機體以L-精氨酸為底物,在NOS作用下生成內源性舒張因子NO·,NO·激活鳥苷酸環化酶,使cAMP增加,平滑肌舒張。ROS是由一系列活性氧基團H2O2·、OH·等組成。低劑量鉛暴露可使ROS增加,使內皮素-3、垂體血管收縮素上升,血管收縮,血壓升高。NO·是ROS清除劑,給予NO·前體(L-精氨酸)可使ROS鏈中某些成分下降(可能是·OH),血壓隨之下降。驅鉛藥DMSA能降低反應氧濃度,尤其是超氧離子,使血壓下降。半胱氨酸或大劑量維生素E能清除ROS,改善血壓,但不能排鉛,這證明ROS在組織損傷和鉛致高血壓中起重要作用。
5 其他因素對心血管的影響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慢性鉛暴露可引起肥胖,而且兒童期鉛暴露所致肥胖可持續至成人期。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