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相色譜實驗條件的選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8-18 20:16:34/ 個人分類:氣相色譜
1.
色譜柱的選擇
色譜柱主要選擇固定相和柱長。
固定相選擇需注意兩個方面:極性及最高使用溫度。按相似性原則和混合物主要差別選擇固定相。柱溫不能超過最高使用溫度。在
分析高沸點化合物時,需選擇高溫固定相。氣-液色譜法還要注意載體的選擇。高沸點樣品用比表面積小的載體、低固定液配比(1%~3%),以防保留時間過長,峰擴張嚴重;此外,低配比時可使用較低柱溫。低沸點樣品宜使用高配比(5%~25%),從而增大柱的容量因子,以達到良好
分離。難分離樣品可用毛細管柱。
柱長加長能增加塔板數n,使分離度提高。但柱長過長,縱向擴散系數增大,峰變寬,柱阻也增加,并不利于分離。
在不改變塔板高度(H)的條件下,分離度與柱長有如下關系:
(R1/R2)2=L1/L2
2.
柱溫的選擇
柱溫對分離度影響很大,經常是條件選擇的關鍵。選擇的基本原則是:在使最難分離的組分有符合要求的分離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較低柱溫,但以保留時間適宜及不拖尾為度。
低柱溫可增大分配系數,增加選擇性,降低組分在載氣中的擴散系數,減少固定液流失,延長柱壽命及降低檢測本底。但柱溫降低,液相傳質阻抗增加而使峰擴張,太低則拖尾,故以不拖尾為度。可根據樣品沸點來選擇柱溫。
分離高沸點樣品(300~400℃),柱溫可比沸點低100~150℃。分離沸點小于300℃的樣品,柱溫可以在比平均沸點低50℃至平均沸點的溫度范圍內。對于寬沸程樣品,選擇一個恒定柱溫常不能兼顧兩頭,采取程序升溫方法。程序升溫不僅可以改善復雜成分樣品的分離效果,使各成分都能在較佳溫度下分離;還能縮短分析周期,改善峰形,提高檢測靈敏度。
3.
載氣的選擇
載氣的選擇從三方面考慮:對峰擴張、柱壓降和對檢測器的靈敏度影響。簡要歸納如下:
載氣采用低線速時,宜用氮氣為載氣(組分在載氣中的擴散系數小);高線速時宜用氫氣(粘度小)。
色譜柱較長時,采用粘度低的氫氣較合適。氫氣最佳線速度為10~12cm/s;氮氣為7~10cm/s。通常載氣流速可設在20~80mL/min內,通過實驗確定最佳流速,以獲得高柱效。但為縮短分析時間,載氣流速常高于最佳流速。
4.
其他條件的選擇
(1)
氣化室溫度:
氣化室溫度取決于樣品的揮發性、沸點及進樣量。可等于樣品的沸點或稍高于沸點,以保證迅速完全氣化。但一般不要超過沸點50℃以上,以防樣品分解。對于穩定性差的樣品可用高靈敏度檢測器,降低進樣量,這時樣品可在遠低于沸點溫度下氣化。
(2)
檢測室溫度:
為了使色譜柱的流出物不在檢測器中冷凝而污染檢測器,檢測室溫度需高于柱溫。一般可高于柱溫30~50℃左右,或等于氣化室溫度。但若檢測器溫度太高,熱導檢測器靈敏度降低。
(3)
進樣量:
進樣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譜帶的初始寬度。進樣量越大,譜帶初始寬度越寬,經分離后的色譜峰也越寬,不利于分離。因此,在檢測器靈敏度足夠的前提下,盡量減少進樣量。通常以塔片數減少10%作為最大允許進樣量。柱超載時峰變寬,柱效降低,峰不正常。一般來說,柱越長,管徑越粗,固定液配比越高,組分的容量因子k越大,則最大允許進樣量越大。對于填充柱,氣體樣品以0.1~1mL為宜,液體樣品進樣量應小于4uL(TCD)或小于1uL(FID)。毛細管柱需用分流器分流進樣,分流后的進樣量為填充柱的1/10~1/100。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