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比色分析時,各種分析儀器都要求有配對良好的比色皿,國家檢定規程中規定比色皿間的偏差不得超過0.5%。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使用不當,比色皿透光面有難除污斑或劃痕,或由于原比色皿破損后重新配對不良,分析儀器的比色皿間會存在較大的偏差,這樣就會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我們要清除皿間誤差。
現在常用的皿間誤差消除方法是:1#、2#比色皿以空間液為介質,分別測出吸光度,找出皿間誤差,再從實際測得樣品液的吸光度中減去皿間誤差,得出樣品液的真實吸光度。但是這種消除皿間誤差的方法不妥,分析如下:
樣品液的真實吸光度理論上可用一個比色皿測出。將空白液盛到1#皿,置于光路中,調整儀器使吸光度為零,再將樣品液盛到1#皿,置于相同光路,根據朗伯一比爾定律,測出樣品液的真實吸光度為:
A=K2C2L1……(1)
A:樣品液真實吸光度;
K2:樣品液吸光系數;
C2:樣品液濃度;
L1:1#皿光徑
在實際操作中,1#皿盛空白液,2#皿盛樣品液,先將1#皿置于光路,調整儀器使吸光度為零,再將2#皿置于相同的光路中,測出樣品液的吸光度為:
A=K2C2L2……(2)
A:樣品液的測量吸光度;
L2:1#皿光徑
(2)式—(1)式得出測量吸光度與真實吸光度的誤差,也就是要修正的誤差:
△A=A2-A=K2C2(L2-L1)……(3)
而現在常用的皿間誤差消除法中,1#、2#皿的吸光度分別為:
A′1=K1C1L1 A′2=K2C2L2
A′1、A′2:1#、2#皿中空白液的測量吸光度:
K1:空白液吸光系數
C1:空白液濃度
以空白液為介質量的皿間誤差為:
ΔA′=A′2-A′1=K1C1(L2-L1)……(4)
從(3)式中和(4)式可以看出,只有在K1C1=K2C2時,ΔA′才等于ΔA,也就是說現在常用的皿間誤差消除方法才是正確的。但在隨時實驗條件下,要保證K1C1=K2C2是很困難的,所以說現在常用的皿間誤差方法不妥。實驗也可驗證這一點。
正確的皿間誤差消除方法可以從(3)式看出:1#、2#皿盛滿樣品液,分別測出吸光度,找出皿間誤差,再從測量吸光度中減去皿間誤差,得出真實吸光度。顯然,每做一次分析,就要測一定皿間誤差,這種方法是比較繁瑣的。
當然也可用一個比色皿就可測出樣品液的真實吸光度。但在實際操作時,儀器的穩定性會影響這種方法的準確性。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舍棄皿間的誤差大的比色皿,選購配對良好的比色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