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譜解析的一般步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7-14 06:45:52/ 個人分類:核磁共振
對于結構較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利用其
氫譜、再結合其分子式(甚至僅知低分辨的分子量)便可推導出結構。
分析氫譜如下:
(1)
區分出雜質峰、溶劑峰、旋轉邊帶。
雜質
含量較低,其峰面積較樣品峰小很多,樣品和雜質峰面積之間也無簡單的整數比關系。據此可將雜質峰區別出來。
氘代
試劑不可能100%氘代,其微量氫會有相應的峰,如CDC
l3中的微量CHCl
3在約7.27ppm處出峰。邊帶峰的區別請閱6.2.1。
(2)
計算不飽和度。
不飽和度即環加雙鍵數。當不飽和度大于等于4時,應考慮到該化合物可能存在一個苯環(或吡啶環)。
(3)
確定譜圖中各峰組所對應的氫原子數目,對氫原子進行分配。
根據積分曲線,找出各峰組之間氫原子數的簡單整數比,再根據分子式中氫的數目,對各峰組的氫原子數進行分配。
(4)
對每個峰的
δ、
J都進行分析。
根據每個峰組氫原子數目及
δ值,可對該基團進行推斷,并估計其相鄰基團。
對每個峰組的峰形應仔細地分析。分析時最關鍵之處為尋找峰組中的等間距。每一種間距相應于一個耦合關系。一般情況下,某一峰組內的間距會在另一峰組中反映出來。
通過此途徑可找出鄰碳氫原子的數目。
當從裂分間距計算
J值時,應注意譜圖是多少兆周的儀器作出的,有了儀器的工作頻率才能從
化學位移之差Δ
δ(ppm)算出Δ
ν(Hz)。當譜圖顯示烷基鏈
3J耦合裂分時,其間距(相應6-7Hz)也可以作為計算其它裂分間距所對應的赫茲數的基準。
(5)
根據對各峰組化學位移和耦合常數的分析,推出若干結構單元,最后組合為幾種可能的結構式。每一可能的結構式不能和譜圖有大的矛盾。
(6)
對推出的結構進行指認。
每個官能團均應在譜圖上找到相應的峰組,峰組的
δ值及耦合裂分(峰形和
J值大小)都應該和結構式相符。如存在較大矛盾,則說明所設結構式是不合理的,應予以去除。通過指認校核所有可能的結構式,進而找出最合理的結構式。必須強調:指認是推結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氫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