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由
筆者上月寫了《光譜分析難題50年》,獲友人的好評,紛紛給我來電交流。
我國的光譜分析,印象中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了最重要的作用,主要學者有:
黃本立先生,原定1963年底調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因故未調成,后調廈門大學;
張睿先生,后到了我們核工業部北京五所;
顧國英先生,后到了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
這三位先生,他/她都已八旬了。
當然,中山大學的張展霞先生對我國光譜分析做出了極大貢獻,發表了大量光譜分析論文,在其80歲時,出版了個人光譜論文集,傳為佳話。
那么,當今七旬的光譜分析學者是誰?
二、北大南大復旦出身的光譜分析七旬老人
當今七旬的光譜分析較突出的學者有誰?我認為是北大南大和復旦出身的三位,筆者的看法可能片面,現虛心向網友請教。
1、 北京大學化學系出身的鄧勃先生—光譜分析傳播的成就
1958年北大化學系畢業的鄧勃先生,知名度極高。79歲時,關于具有眾多顯赫頭銜的鄧勃先生,據我昨天(7月5日)上午與他的短信互動。
2、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出身的周錦帆—光譜分析方法的成就
關於73歲的我(江蘇 人)在建立光譜分析方法的有關情況,見日前博文《光譜與分析難題50年》。
3、1965年復旦大學物理系出身的劉明鐘先生—光譜與分析儀器制作的成就
關于亦為73歲的劉明鐘先生(江蘇人),這位原子熒光光譜的制作者、分析儀器研制精英、北京吉天儀器公司董事長的有關情況,網友可百度。
三、我想說
1、 三位七旬光譜老人,分別代表光譜分析知識傳播、光譜分析方法研究及光譜分析儀器的研制的三個方面。我認為,作為一名分析化學工作者,即使是研究其中的光譜分析,可能只能在某一分支領域有所建樹,不可能成為多面手。您作為一名光譜分析工作者,您的主攻方向選擇什么呢?
但三位七旬光譜老人,我推崇鄧勃先生。
2、 劉明鐘先生是幸運的。這里我介紹他的三位學長:1963年9月我進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的光譜組,當時有三位最早成員,即均為1958年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的闞學敏(光譜組組長)、程沁澄(蘇州人)和顧一騮(上海人),他們的任務是研究當時蘇聯創立的且世界流行的蒸發法光譜和載體蒸餾法光譜測定鈾氧化物中的雜質。但是,由于這兩種方法畢竟沒有化學分離方法的靈敏度高,而他們又不熟悉化學分離,在當時核工業部的《能抓住老鼠的才是好貓》的思想下,三位復旦物理系高材生被邊緣化,厚道的闞學敏組長調到了貴州中國院地質所,聰明的程沁澄調到了核工業部蘭州404鈾工廠,細致的顧一騮女士和夫君陳其良調到了核工業部蘇州光學儀器廠(代號276廠),其后均默默無聞。
相反,同為復旦物理系的1965年畢業生劉明鐘先生,雖然比上述三位復旦高材生晚畢業7年,但在熒光光譜儀研制的巨大成就而為復旦物理系爭了光。
順便猜想,1965年復旦物理系畢業時的江蘇老鄉劉明鐘,請他選擇北京的儀器制造廠還是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光譜分析組,我想可能會選擇后者。首先,意味著政治可靠;同時,1965年尚是我國困難時期的尾巴,對每月工資全北京市均為56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核工業部北京五所有11.5元的保健津貼,這對過日子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只是1965年的劉明鐘先生真的到了北京五所光譜組,還有今天的董事長嗎?
3、 我也是幸運的。北京五所巨多的國外文獻和蘇聯原版化學圖書、高水平的離子交換與萃取劑研究室、眾多真實的分析化學問題,甚至有手藝極好的玻璃儀器制作車間(精致地制作了我設計得小型離子交換柱),為我的光譜分析研究創造了極佳條件。
如果我在1963年分配到分析儀器廠或者其他單位,不能取得較好的分析化學成果和不具備撰寫分析化學論文的經驗 ,從而不能調到國家檢驗檢疫局任《檢驗檢疫科學》雜志創辦人/副主編,會從通縣調到城區且在東三環分配到兩套房子嗎?
四、我又想說
1、鄧勃先生、劉明鐘先生和我,現已79歲、73歲和73歲,真正的老人了。我寫這篇短文,不是想說我們三個所謂的成就,而只是希望比我們年輕的光譜分析工作者,把我們三個作為<光譜分析知識傳播>、<光譜分析方法研究>及<光譜儀器研制>三個方面的參照物。如同對跳高運動員來說,我們是2.20米的高度(世界紀錄是古巴的索托馬約爾保持的2.45米),期望比我們年輕的光譜分析工作者超過我們。當然很可能已經有60歲、50歲、40歲的光譜分析工作者在這三方面超過我們了。據說中科院生態所、清華、南開、復旦和中大等均有極優秀的光譜分析教授,只是我這個老人不知道而已,也就是說,你們已經跳過了2.30米,甚至2.40米,那就請原諒我這個井中老蛙。
2、網友如何評價我們三人,最好的方法是與國外的學者比較,分別對光譜分析著作、光譜分析方法研究、光譜儀器研制進行對比。具體來說,按CA/AA比較。大家都會認同:與國外學者的比較是唯一有說服力的比較。
3、心里話:對疑難光譜分析,尤其其核心-離子交換分離,我與國外學者比,很有信心,甚至有把握。其根據是對國外至今文獻的了解,(前年還到白石橋國家圖書館看國外文獻)。請網友比較。友人曾說:周老師,你的離子交換分離是那么與眾不同……
五、征求意見表
2014年光譜分析工作者征求意見表
年令 |
光譜分析知識傳播(已出版發行) |
光譜分析方法研究(已經樣品分析) |
光譜儀器制造(已經商品化) |
七旬(老年) |
鄧勃 |
周錦帆 |
劉明鐘 |
六旬(中老年 |
〇 |
〇 |
〇 |
五旬(中年) |
嚴秀平 |
〇 |
|
說明:
1、光譜分析工作者可否定上述提名,用更合適、更客觀的人選擇將其取代。
2、南開大學嚴秀平的《光譜分析聯用技術》,我閱后認為是本好書,所以我推薦。
3、年令是指2014年的年令。
4、百家爭鳴、暢所欲言是社會文明的公理,分析化學當然也不例外。應該說,分析化學工作者的文明程度在社會上是高的。因為他們推崇真實可靠,真實的可貴!
5、光譜分析的<前沿研究>,由于其不確定性,所以不列入表內。
六、說明
本文寫于2014年7月6日清晨3:30~6:45。此時恰逢央視同時在直播巴西世界杯足球1/4決賽,荷蘭對哥斯達黎加,深夜別人看球,我心血來潮3點鐘醒后爬起來寫這短文,所謂“各有所好”。
最后,祝光譜分析化學工作者夏安!
本文修改稿寫于7月7日5:45
七、贈今年畢業的分析化學學生
今天7月7日,《新京報》A24版《氣象》刊登了《排隊起飛》,祝今年畢業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分析化學學生愉快起飛!自由飛翔的好日子在后面。

一、感謝與祝愿
1、感謝母校畢業論文安排我做光譜分析,讓我到核工業部五所,分配在光譜組,讓我在光譜分析取得成績。
2、感謝尊敬的鄧勃老師對我的關照,他主編《分析化學詞匯》和《英漢漢英分析測試詞匯》(均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均邀請我參加編寫。要知道他58年北大化學系畢業的同班同學、我同室同事岑運驊和徐云海都很優秀呀!前者還曾是我們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
3、祝愿鄧勃老師健康長壽。
二、分析化學作為學科的優點
不少學科,其學術爭論說不清誰是誰非,無理攪三分的“學者”大有人在。
最新的例子是,據《新京報》近日報道,在復旦大學召開的經濟學術會議上,最引人矚目的是北大張維迎與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之爭。雖然《新京報》報道,與會者大多贊同張維迎的看法,但是,林毅夫仍然振振有詞,張維迎與其他學者也沒有辦法。
分析化學不存在這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因為一句話就解決問題:把樣品拿來,一切由樣品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