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研究進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0-08 11:20:21/ 個人分類:論文

    • 文件版本: V1.0
    • 開發商: 本站原創
    • 文件來源: 本地
    • 界面語言: 簡體中文
    • 授權方式: 免費
    • 運行平臺: Win9X/Win2000/WinXP

      摘要

      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在環境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受體模型、樣品的處理技術、源解析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三方面介紹大氣顆粒物源解析技術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

      源解析 受體模型 趨勢

      大氣顆粒物來源多,地區特性強。是大氣環境中化學組成最復雜,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 ,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就把塵污染控制作為大氣環境的主要內容,1982年我們制訂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其中規定了總懸浮顆粒物(TSP)的濃度限值,1996年,在嚴格TSP濃度控制限值的同時,又規定了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濃度控制限值。

      為了有效控制大氣顆粒物的污染,源解析技術應用而生。源解析技術是對大氣顆粒物的來源進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最早開展大氣顆粒物源解析研究并應用大氣環境資源管理的國家是美國,近二十年來,我國也對大氣顆粒物源解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1 受體模型研究進展

      受體模型就是通過對大氣顆粒物環境和源的樣品的化學或顯微分析來確定各類污染源對受體的貢獻值的一系列的源解析技術,受體模型一般適用于城區尺度,通過在源和受體處測量的顆粒物的化學物理特征確對受體有貢獻的源和對受體的貢獻值 .受體模型不依賴于 排放源的排放條件氣象地形等數據 , 不用追蹤顆粒物的遷移過程, 避開了源模型計算遇到的困難。

    受體模型從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至今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顯微法和化學一統計學方法 。顯微法適用于分析形態特征比較明顯 的氣溶膠,一般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主要的方法有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計算機控制掃描電鏡法,化學一統計學方法主要包括化學質量平衡法,多元線性回歸法,特征向量分析,富集因子法和空間模式法。目前,在實際研究中應用最多,應用最廣的受體模型是化學質量平衡法。

           下面主要先介紹此方法。




    下載提示:

    1.您還沒有登錄,只有登錄后才可以下載此資源, ,
    2.如果您還沒有注冊,請
    3.下載減少用戶積分。

    本地下載鏈接

    TAG: 大氣源解析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6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18844
    • 日志數: 16
    • 文件數: 292
    • 建立時間: 2012-03-12
    • 更新時間: 2014-02-12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