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一份色譜實驗記錄(十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3-25 09:17:45

        在當時的中國,計算機就象一個的嬰兒,誰都知道它以后會長成巨人,但誰都不知道他長大后的樣子。所以,編程序能做些什么,我并不清楚,只是作為一種特殊的愛好了。

        我對數據庫的學習(指DBASE系列),一直持續了好些年時間。高中后期時從研究所移民到了深圳,還好父親在深圳的單位辦公室也有電腦,可以繼續學數據庫了,在那里的電腦中發現了一個輔助編程利器:PE2.PE2是我能找到的唯一一個可以行、列、塊復制的編輯器,我后十年間所有的程序都是用PE2編寫的。可惜現在找不到在WINDOWS條件下的PE2了,只能打開那個記事本湊合用用。唉,功能差遠了。好東西不一定有生命力啊。

        開始學習電腦完全是父親手把手地教,但是作為一個快五十歲的半路自學者,他自己也不可能鉆研的很深入,我們其實都是只能用一點點有限的業余時間或課外時間才能學習編程,他更是基本靠自學了,非常不容易。

      這樣的學習進步就會很慢很慢,總體學習的時間以數年計,但是掌握地很扎實。當解決問題不是靠書本課堂,而完全是靠自己研究自己想辦法時,一旦有所突破,那就會領悟得特別深刻。到了第三年,也就是大二左右,我和父親就處于水平差不多的狀態,可以相互交流,一起研究如何問題,由于能幫上點忙,我甚至可以在假期的白天時間也能進電腦室,在父親同事眼里已經算是一個可以做點事情的小電腦工了。

        很多非電腦專業的人也學過電腦編程課,包括我上大三時,學校里也有數據庫語言的課程。但是考試都能合格的非電腦專業的同學們,畢業后能獨立編出完整的程序的例子極少極少。這就是電腦編程的一個極致難點,決定你的程序是否成功,不是你知道多少指令,而是你如何去解決發生的問題。有相當多的人,建庫很快,做主菜單與子菜單很快,但就是在發生問題時卡在那里,而且是一直卡在那里,一個卡殼點,就可以毀掉一個大程序。

       一個計算機專業要學四年,幾十門課。我的計算機學習主修一門:DBASE數據庫,雖然都是業余時間,但是前后延續的時間遠超過四年了,而且我很投入,有兩年的大年三十,我和父親還在機房里呆著攻關,因為那時電腦室才沒有人。由于投入,才有了收獲,編程的速度越來越快,解決問題也越來越有心得。大三時的計算機課,老師留了個大程序當期末作業,我一周就編完了,下次上課就牛皮哄哄地交作業(反省一下,太不謙虛了)。

      大四時,居然有了自己的第一篇發表在國家級雜志的論文。說來有趣,作為一個學化學的學生,自己第一篇論文居然是計算機方面的。

      當時父親單位那里有幾個工藝技術上的難題,需要計算機輔助解決,他特地留了兩個給我,讓我編程序處理,程序花了一番心思,編了出來,運用的效果也還行。這個程序是用BASIC語言編的,由于其中涉及到比較復雜的運算和選擇,最后輸出表格,不需要存數據,所以就放棄了更加熟悉的DBASE3,轉回BASIC。程序完工后,父親就寫了篇論文,署了我們兩個人的名字,這就算是我的第一篇參與論文了,論文我不太會寫,好歹程序是我編的,沒功勞也有苦勞吧。(順便提一下,寫科技論文是父親的長項,我到現在也達不到他的總結歸納水準,他可惜是沒有碰到一個好的時代)。

      我在大二時,編程序的水平就已經全面超越了父親,而且進步越來越快。由于是自學為主,所以掌握得不一定全面,但是我能解決程序編繹問題,而且編程的速度很快,越來越快。

        想起了一件小花絮,幾年后,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父親在單位因故得罪了領導,領導有趕人之意,但父親是老員工又不便于直接動手,就借口搞內部部門調整,把父親安排管計算機室了,又刻意只給配些連打字都困難的員工,懂點電腦的一個沒有。然后大會小會地催促要加緊開發軟件工程,卻又不給錢買程序,也不招程序員。哪里有這樣刁難一個快60 歲的老人去直接搞計算機的呢,這估計也算是當時全深圳最年長的計算機主管兼程序員了吧。他們的意思就是逼人知難而退,自己執笠走人,巧的是,這種難題卻碰上我們父子倆。他們不知道父親在同年齡人中,對計算機算了解的多的了,更不知道他背后還站著一個編程速度不遜于專業程序員的年輕人。

        在困難前,父親發揮了自己強大的系統分析能力,很快寫了一堆詳細的工作流程分解表,詳細到已經快接近能畫出具體的數據庫結構圖了,我則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快速編程能力,日趕夜趕地編程序。不到一個月,就推出了兩套層次清晰,功能完整,蒙外行更是絕對沒問題的管理程序,把父親單位的人唬得一楞一楞的。這件事情也算是一種多年投入的小小回報吧。

        真是一轉眼間,我大學畢業后,參加工作了,進入了現在的實驗室

        在實驗室里很快發現兩臺電腦,一臺是氣質聯用儀的在WIN3.1下的HP3365化學工作站電腦,另外一臺算是科室里的辦公電腦,那是一臺單位計算機室淘汰的IBM286電腦。

        雖然是淘汰的舊電腦,但當時也是寶貝,用一用也不容易,湊巧的是,當時的電腦保管人及主要使用者經常不在,后來才知道是忙著調動去了。。實驗室待遇低,留人不易啊。。于是作為一個新人,我也有了比較自由的機會使用那臺電腦。

        真正在工作中使用電腦后,就發現了一個很重大問題,雖然自己也算接觸了這么長時間的計算機,但是我卻忽略了一讓很重要的內容,那就是電腦打字。

         一直對編程投入比較深,所以當我看到一臺電腦時,會本能地想到這是用程序編程序的,沒有想到還是可以打字的,也是需要打字的,甚至說工作用的電腦更需要的是打字。在大學里看到一些姑娘們拿著一張報紙坐在電腦前面無表情地練打字,當時還不理解,現在才發現了自己的失誤。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就是自學計算機的一個苦處,沒有專業高人指點,就可能會在整個體系上有嚴重的漏洞,自己還渾然不知,父親是搞研究出身,教我用電腦自然會偏向編程而不會偏向打字,最遺憾的是我始終不會盲打,需要交叉看鍵盤和看屏幕,這樣一抬一低很辛苦的。養成就很難改,我到現在也沒有能學會盲打,而且搞笑的是,我到深圳后才知道居然還有盲打這回事,居然有人可以完全不看鍵盤噼哩啪拉地打字。

        原來只會用拼音,開始還是全拼,后來有了簡拼輸入,少按幾個鍵,但是也不方便。大學里面已經開始流行五筆輸入法,但要學拆字根,想著沒什么用,就偷懶沒有學,失誤啊,用拼音,容易上手,但是同音字太多,需要找字,用五筆,需要背字根,但是很多字直接能打出,找字的工作量小,這兩種輸入法,一個費眼,一個費腦,作為近視眼,還是選擇費腦吧。于是就去書店買了一本五筆字型的書,花了一周的中午時間苦練拆字,慢慢地可以用適應用五筆打字了,一直到現在,我還是用五筆,主要用的是陳橋五筆。

        實驗室里女同胞多,但是當時能比較熟練打字的卻挺少,于是我就承擔了一些文書打字的工作,開始是打印點文件,后來就慢慢開始打印科室的檢測報告單。我剛進實驗室時,見到的還是一疊疊印制好的報告單,發報告時人手書寫內容。打印檢測報告單的事情給我加了不少工作量,畢竟這是一個實驗室的報告量。不過當時打印報告單還是處于一個很低級的狀態,在213漢字系統下的PE2打字,當時還沒有接觸過WORD,辦公電腦連WINDOWS也沒有,打報告僅僅是讓報章單顯得更漂亮一點罷了,實質上是把電腦打成一臺打字機使用, 

        從打報告單開始,又接觸了一些新的內容,象我僅僅是做色譜的,主要是面對一些有機項目,但是一份完整的報告單,還包括了金屬、理化與微生物的項目,另外還有一些關于樣品的信息與送檢的信息,如果平時只做份內的幾個項目,是不會對這些產生概念的。一名普通的無職務無資歷的基層實驗員,在實驗室中一般只會了解與自己相關的那一部分。如果我不是因為電腦工作,可能做再長時間也只懂那幾個色譜項目,而對身邊別的同事做的項目一無所知,更不會對一個實驗室從收樣品開始,到發報告結束,最后還要找客戶收錢的整個過程不會有通盤具體的了解。

        從對樣品檢測報告單的逐步熟悉開始,慢慢了解了一些實驗室運作與管理的流程。特別是在后來給科室編制實驗室管理系統軟件時,對管理流程的了解更清楚了。一般實驗工作者都是從逐漸提撥的過程而了解實驗室整體管理的,而象我這樣是通過編管理程序這種方式來深入了解的,非常少見。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