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無心插柳,柳成蔭;
無心插柳,柳成獎。這獎是重獎→核工業部從60年代至今的60多年第一次頒發<核工業系統-地質與礦冶科技成就獎>,當然是真獎、重獎!
一、有心贈旗
今年7月上半月,北京三里屯地區的工體西路<酒吧超市>引發的一股北京疫情,也波及到我們這棟樓,即位於三里屯南路的我家這棟居民樓:一小青年去過這個<酒吧超市!→造成我們小區→僅我們這棟樓<封>了。
那天上午11點,我在我退休根據地<日壇公園>,突然老伴從家里電話告訴我~我們這樓<封>了→只進不能出,叫我多買些菜!!
我馬上騎車到超市…
幸好我身體好,腿部有力量;
幸好我的日本原裝自行車結實;
幸好<蘭島大廈超市>在日壇公園與我家之間,很近;
…
封了4天,我家<手中糧與菜,心中不慌>…
我目睹社區黨委書記J帶領其部下小秦同志(女)和京京等諸同志〈戰疫情〉的努力與辛苦→異常地辛苦…
我即在網上訂了錦旗。
我們摟→4天后解封啦!
網上訂制的錦旗意外地快→送到我樓下…此時,剛好<封>的第4天,即封的最后一天!
第二天解封→我即將錦旗送到<社區辦公室>門口。
送錦旗,表達我對社區黨委的感謝之情。

此事至今,我們樓無一人知道我贈旗的事。
順便說,我在超市多買的菜和糧也發揮了作用→支援了鄰居…一袋20斤的黑龍江大米,分別贈→一家有5口人的鄰居A、養著很多待喂鴿子的鄰居B和小區負責人C。
事后,我們居民仍堅持測核酸…地點在我們小區鐵門外。
和做核酸檢測的年輕同志A聊天:
A,男,河南人,剛高考后→到北京工作的姐姐這里。
在這里做<核桃檢測>工作,他是這個5人檢測小組(2男3女,多數是外地年輕人)的小“領導",報酬以小時計,每小時約40元。其中一位40歲的會抽煙的女同志,有護士證,她每小時50元。
A是小組的頭,另外加一點。A戴看眼鏡,像個大學生的樣子…積極肯干…他這次高考→報的專業是〈運動管理〉。我當時吃了一驚→沒有選擇數理化和什么工程,而是選擇〈運動管理〉,符合時代潮流,贊!
這月的8月8~10日,我們系統的領導組織我的退休人員在這3天體檢→說明→"戰疫情",我們戰勝疫情啦!
我感謝這個由A領導的小團隊
二、無心插柳
2022-8-8敘事:我的"無心插柳"→讓人意外獲獎!"
人物:T主任,曾任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學室主任。
事情是這樣的:前年2020年在網上偶然看到:中核地質礦冶集團(注:名稱可能不太正確,但該核工業單位包括:地質、礦冶兩大部分)
公布了核工業部地質與礦冶50多年耒,回過頭耒看,作出重大貢獻→獲獎的科技管理及科技人員名單…
這名單可能〈北京五所〉已退休的老同志大多看到。
我在看到這份名單時,突然看到有T主任的名字,並公布了獲獎理由是→〈鈾的光譜分析〉,這讓我吃一驚!
我當時腦子里的反映是→我的→無心插柳→讓T主任在2020年獲獎了!距當時的60年代任分析化學室主任,已約60年了!
T主任的姓名中有個<靈>字,即機靈,她的確事業心強,為核工業礦冶的分析化學貢獻了畢生精力,作出了<管理>的貢獻。
但<鈾的光譜分析>確是與她無關。
我與鈾的光譜分析有關:
1,我在1963(南京大學化學系剛畢業)-1971年在五所光譜組,在這8年期間,是我→解決了<鈾的主要的分析問題>,而這8年,確是從未見到過T主任耒到過101大樓的二樓光譜實驗室一次!!
2,我在這8年完成了如下<鈾光譜分析>(見五所保密室擋案!)
A,<鈾濃物>中常見元素的溶液干渣-交流電孤法測定;
B,八氧化三鈾中微量常見元素的TBP萃取分離-交流電孤光譜法測定;
C,八氧化三鈾中微量釓,釤,銪和鏑的超負載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光譜法測定;
D,鈾礦石中14個稀土元素的離子交換分離-光譜法測定;
E,(含釷)獨居石中14個稀土元素的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光譜法測定。
以上方法均為原創,均用於樣品分析,所有實驗數據及研究報告均在五所保密室。
3,至於L虎生同志做的鈾的光譜分析方法:
A,未做過最難的稀土光譜分析、未做過鈾礦石光譜分析。
B,他和吳彩同志主要做:萃淋樹脂法分離鈾!
萃淋樹脂分離最大缺點是~隨著分離過程中→萃取鈾的萃取劑(例如,TBP)的流失(約5%),必然伴隨鈾的流失…從而分離方法不如離子交換法絕對可靠!遺憾的是,從事<萃淋樹脂分離研究>的分析化學工作者除我之外,竟無一人知道!!
…
總之,〈鈾的光譜分析難題〉主要是我解決的(我承擔真實性責任);
T主任從未與〈鈾的光譜分析〉有任何交集(我承擔真實性責任)。
我在光譜組8年的〈鈾光譜分析〉,讓T主任有了<獲獎理由>→無心插柳、柳成獎→成了他人的獎!算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成人之美。
三、看紀錄→自得其樂
日前的10天,天天觀看央視<世界田經錦標賽>。天天看,天天享受!
田徑比賽,特點是:體育比賽中<公開,公平,公正>的典范!不是裁判打分,而用0.01秒計、或用1厘米計!
世界田徑錦標賽有規則:一旦你打破原記錄,馬上有2米x3米的大屏幕顯示你的新記錄:人名、成績,並讓你在大屏幕前留影:以作記念→此時觀眾給你鼓掌,體育記者爭相給你拍照,打破記錄者當然心里愉快!
相反,捷克知名標槍運動員A在10多年前,投出了98米的世界紀錄,至今未能被打破。這次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標槍金牌獲得者的成績是92米,已是了不起的成績!但距98米的世界紀錄尚存在很大差距!
可以想像:已不再年輕的A,如果他看今天的世界田徑錦標賽的標槍比賽:
1,看到年輕冠軍B的標槍成績己達92米,會對后輩的進步感到高興;

2,看到B的成績比自已98米的世界紀錄尚有距離,心里或許會有點得意…認為自已年輕時的刻苦鍛煉,沒有白吃苦!!
同理:
我認為的自己對我國分析化學的貢獻:
1,舉起了<實用分析化學的旗幟>;
2,提出了<解決實際分析化學問題是分析化學的硬道理>;
3,提出了<青年分析化學工作者科研能力自測法>。
4,解決了(原創)核工業部鈾礦水冶三大公認難題(以鈾水冶程序先后為序)
a,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游離酸的正確測定(EDTA-Ca法);
b,鈾濃縮物(重鈾酸銨,鈾水冶廠粗產品)中最主要雜質硫酸根的正確測定(小型活性氧化鋁柱選擇性分離-鉛離子選擇性電極的電位滴定法測定);
c,(取樣)6克鈾中微克量釓,釤,銪和鏑的超負載小型離子交換柱分離-光譜法測定。注:系全國攻關項目。
這些,其實在這個信息時代,也會記錄在案。
雖然我已80歲了,我長年耒仍在關注分析化學文獻,以及有關資訊…
我有→與上述A標槍運動員相似的心情:尚未見到在:
鈾礦水冶分析化學、離子交換分離和稀土元素分析化學超過我的后耒學者…這讓我有點得意!
老年得意,老年欣慰→有益健康!
祝大家初秋好!
周錦帆立秋后於北京三里屯

2022-7月日壇公園荷花池旁
四、想說
80歲了,想說:
可能→在學術上→越是不平凡的,背后被議論的越多。這是…特色。權當:兩張嘴皮…
學術被議論是件好事,至少有人在關注你。
若把時間跨度加大→相信群眾、相信黨,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屆時,必是→云開霧散見月明。
幸福在前面向我們招手呢!
周錦帆2022-8-11於三里屯南路
五、這么說吧
取頤和園或香山的石頭經粉碎機磨成粉,取1.0克樣品,用ICP-AES光譜法測定其中14個稀土元素,要求:
A,精密度≤±5%以內;
B,一個工作日內報出分析結果。
今天,81歲的我能做到。采用的是我1970年原創的<小型陽離子交換分離-光譜法測定>,
估計:今天北京的及全國的分析化學工作者無人會應戰。
好比,我今天標槍能擲98米,其他
人至多只能擲92米。
有人可能會說:從1970→2022年,作學分析化學科學,難道在<離子交換分離>沒有進步嗎?
還是真沒有!
唯一可改進的是:將小型陽離子交換柱分離→改為<固相萃取柱分離>以提高分離速度,但這改進,估計僅我一人會。
六、兩個聰明堅守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普通衣衫,心滿意足。

昨天<協和醫院>求教;
今日<日壇公園>看景。
目標九十周歲,現在下行緩慢,對目標→信心滿滿。
我的兩個堅守:回顧自己一輩子的分析化學生涯,自己兩項堅守/聰明的堅守:
A,閱讀/手捧國外分析化學文獻是頭等大事;
B,需要解決的現實分析化學難題是研究的首選;建立的新的分析方法,別人會釆用/不得不采用,開花必須結果。
沒有真價值的分析化學研究是無用功!
用有限的生命,去做無用功,當然是愚蠢!
不對同行發表的分析化學論文作評價。
歡迎同行對我發表的分析化學論文→橫挑鼻子豎挑眼。
兩個聰明的堅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至今的59年:我是幸運的;
我是幸福的!
感謝時代:
1963年,當年的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學術水平,全國第一;
1963-1990年,核工業部分析化學,實際分析化學難題研究,全國第一;
1990-2020年,全國檢驗檢疫系統的全國實際分析化學研究,尤其食品中農殘獸殘+有害重金屬分析難題研究,全國第一。
周錦帆2022-8-15定稿
七、難得奇緣
余敏同學→閱我近日發表的<無心插柳,柳成獎>這篇博客后,留言的中學同班老同學余敏/Yun-mine,可謂"殊途同歸”,實屬難得,令人稱奇!
yun-min,這位中學老同學余敏,1958年高中畢業后我們分頭揚鑣的兩個同學,竟在18年后的1976年同在同一期<分析化學雜志>上發表同一主題<離子選擇性電極研制>的論文!
事實上是:兩人在高中畢業后相當一段時間沒有聯系,甚至~不知道對方在什么單位工作?從事什么行業?
當然,今天他看我這篇博客時,一切都知道了,10年前我們在上海曾小聚過…參加小聚的都是當年的中學同學,現在上海工作與生活…
1952-1958江蘇省常熟中學兩個同班同學,1958年我考上南京大學化學系,他考上復旦大學化學系。余敏畢業后留校從事分析化學研究。我在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從事分析化學研究…
令人吃驚的巧事:我在1976年<分析化學>雜志上發表<鉛離子選擇性全固態電極的研制及應用>(該期雜志第一篇),在同一期(!)后面,有余敏老同學的文章,是另一種〈離子選擇性電極的研制>…
可惜的是,當時我們80人的分析化學研究室領導→怕我們科技人員有名利思想,我博客中提到的T主任不允許我真名發表文章,只能署名<武奮>(見中國知網-武奮),意為<五所分析室>。且未注明作者單位!
當然,余敏不會知道,我們兩位中學同班同學會同時在1976年同一期<分析化學雜志>上發表文章…
后,在中學學習成績在我之上的余敏同學未能在分析化學上有令人注目的學術成就,且職稱仃留在副教授,究其原因,可能是:
1,當時,復旦的分析化學學術水平,在全國不是一流;
2,他可能閱讀外文期刊的條件不夠好及不夠盡力;
3,大學的分析化學研究不接實際分析化學地氣,沒有分析化學樣品耒源…
4,余敏個性有點孤傲,不領會~關系是生產力…
…
好苗,未能結出好果,實屬令人惋惜!
周錦帆2022-8-28-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