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來自哪里?
一,最高興的事
年齡大了,特別是退休了,到今天的80歲,會回憶自己一生的經歷,從記事起的5~6歲開始…
當然,甜酸苦辣都有…但是,生活在1949年10月1日以后,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大環境里,高興的事總會比不工作中不如意的事多得多。幸運和高興的事遠遠多于不如意的事!
我最高興的事,不必細想:就是我這輩子的離子交換研究。
二,概述
1,印象深的是,在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前于1962年學了一學期分析化學<專門課-離子交換分離>,這是全國綜合性大學的唯一!
我不知道,事隔近60年,現在哪個綜合性大學的化學系/化學學院會給四年級同學開設一學期的<離子交換>課?
當年,由美國留學回來的裘家奎老教授(教育部定二級教授)講授。
我認真、很認真地記筆記!
…
事后,全班30個同學畢業后僅我1人從此走上-離子交換分離研究的路。也就是說,其他29人,白學了一學期的這門課!
僅我一人幸運!
2,1963年9月,我畢業分配到二機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學室光譜組;
1963年11月(距今剛好58年),在五所特大的圖書館看到
美國Anal.Chem.,雜志1960年南非國立實驗室F.W.E..Strelow的文章:<元素周期表所有陽離子在HCL介質于陽離子交換樹脂上的分配系數Kd>,從此讓我走上了離子交換分離研究正確的道路。
以此同時,在五所圖書館看到了:
(美)R.柯寧著的<離子交換樹脂>(中文版)一書。
其實,是造原子彈的需求→促進了<離子交換技術>的發展,當然,包括離子交換樹脂的研究與生產…
卻好是我們二機部北京五所,在:
離子交換樹脂的合成;
離子交換樹脂在鈾水冶工藝中的應用;
離子交換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國外商品化離子交換樹脂的采購與儲備;
離子交換柱的玻璃加工(五所有專門的<玻璃加工車間>,師傅也是<上海遷京>。
以及,五所圖書館有眾多、眾多國外文獻(大多為影印本,包括<國際原子能委員會年報>…
3,事隔58年的今天,我己是一個80歲老人:
我感恩南京大學的培養;
我感恩二機部北京五所的培養;尤感謝<五所圖書館>讓我在1963年就能手捧(!)Anal.Chem.,(簡稱AC)閱讀。
順便說,今天的2021-11-15,大家幾乎不再有機會手捧(!)AC這本雜志。因為,我上半年與孫子到北京白石橋的<國家圖書館>,沒有見到這本雜志…即國圖不再訂閱這本雜志!
在此,也感謝當年的1960年,AC編輯部發表了Strelow的文章(事實上AC發表了他很多文章),從而能讓我看到這文章。
4,今天,我還在研究離子交換樹脂在固相莘取中的應用…這是我的興趣
5,我這輩子最主要的研究是離子交換分離,最主要的原創成果是:周期表元素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上分離的淋洗劑濃度速查法(見<分析化學>或<中國知網-周錦帆>)。
該方法在1分鐘內即可知道元素周期表中任何兩個金屬離子A與B,其分離的可能性及分離的最佳條件。
該論文發表已有40年,時間與國外文獻和我的實驗繼續證明了這<速查表>的正確性。
對我<離子交換研究>的評價曾一度不能…
這個我有思想準備。
文人相輕,正常。
好在有兩人當面對我講了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a,1971年,當時我在光譜組走廊,1962 年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的H(上海人,以孤言為性格特征)當面對我說:
周錦帆,你離子交換起家。
此時,我剛好才30周歲,而H才32歲。
b,1986年,文革后核工業部第一次評高級工程師,大家伸長了脖子…
在五所圖書館樓下,亦是1963年分配到我們分析室的北大化學系畢業的M(山東東阿人,以驕傲聞名)當面對我說:
周錦帆,我們室里我只佩服你一個人。
M建立的<離子交換分離-質譜法測定鈾中稀土元素>,其離子交換部分(包括所用的樹脂和交換柱)都是我提供的。
這兩件事,讓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另外,好在分析化學的歷史是由Chem.Abstr.,(美,化學文摘)記載的,不是哪個阿貓阿狗、不是任何研究室主任能一手遮天!這一點,我始終很有信心!
所以,我今天感到欣慰~我一生的<離子交換研究>的心血沒有白費!
告訴你,至今我一直在找:國內哪位分析化學工作者的離子交換研究效果能接近我?
三,欣慰
年齡大了,我深有體會:欣慰有益健康。
有如下關聯:
有本領→會讓你有點得意→讓你感到欣慰→有益健康。
照片下文字:2021-11-13于張家灣公園,當年曹雪芹根據地

四,90分鐘
11月10日上午10時,我在東直門外的華為手機維修中心,突然接到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約50歲校友J教授(地質系統,某省光譜分析測試協會主任)來電詢問:海水中(痕量)U與Th的離子交換分離富集,我在電話中簡要地告訴了其大概…
我希望有個<海水中微量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離子交換-光譜分析的學術交流會>,我介紹90分鐘,具體介紹不同離子交換樹脂和吸附劑分離富集U和Th的可能性及實用價值…
五,我80歲了,走在向90歲的路上,至少今天自認為是身輕如燕地在走著…
在此,祝老年同志,大家身體健康!
好日子,更好的日子在后面,在后面向我們招手…
建議:常到離你家近的、常到離你家遠的公園看看…
人老了,今天你能到公園去看看,不等于明天仍能到公園去看看。
哪一天你能去公園看看,哪一天你還是幸福的。
日前我與老伴去了離我家朝陽區三里屯東約25公里的<張家灣公園>,日后不久,又將到離我家西約25公里的<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六,80歲的我,今天手里還留有什么?
在這篇短文的最后,想說一下:80歲的我,今天手里還留有什么?
這里,我不是說留下了:
北京首屬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的老伴,真正身輕如燕的老伴;
一雙兒女;
一個己工作的優秀孫子和一個學習優秀的北京重點高中的外孫女,
而是有一本AA(英):
Analytical Abstracts

有的同志知道:我2003年7月退休,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將我有一輩子發表的百篇文章的雜志都擲到了垃圾桶,讓這些雜志變成紙漿→重新變成有用的紙張。我自持自已有超強的記憶力,加上這些文章都是每個字都是我寫,分析化學實驗都是我雙手所做,沒有必要讓這些雜志再呆在書框里。
但是,我把1992年3本AA留下來了,留到了AA。
北京電視臺的<養生堂>節目請北京協和醫院的杰出大夫作健康講座,多次講到<協和醫院三寶>,今年他們又提到了,在<百度>上有如下文字:
協和醫院擁有著名的<協和三寶>在民間廣為流傳,這三寶分別是:圖書館,名教授,病例。
二機部北京五所的特大圖書館就是五所的一寶!讓我終身受益。
1991年9月,我從二機部北京五所調<國家商檢局>的<中國商檢雜志社>任<現代商檢科技雜志>責任責主編,領導問我:你的工作需要什么條件?
我說:我希望訂一年的Anal.Abstra.,
應該說,國家商檢局(后來的國家檢驗檢疫局)的工作,從學科來說,主要是分析化學,但實驗室的分析工作者的科研素養大多因未經正規培訓而有待提高,他們不知道外文科學期刊對提高學術水平的重要性!
因此,我應邀到各地檢驗檢疫局講:如何提高分析化學專業水平,都會帶上這本AA。
並在黑板上都要寫上一句話:
不了解國外同行的工作,不可能做出高水平的學術成果!
而了解同行最新學術進展的鑰匙,就是這本AA。
我寧可將有自已論文的雜志擲掉,而舍不得擲掉這本AA!沒有想到,現在誰有可能→能<手捧一本AA>?
這證明我退休時的2003年,善待AA的正確態度!
七,建議
建議:
1,一位正在從事分析化學研究的分析化學工作者,一年360天,最好閱讀國外分析化學外文文獻的天數有30天,至少15天。
2,盡可能保持分析化學實驗室研究數據的真實性,重視在實驗室做實驗時心態的Integlity。
周錦帆2021-11-16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