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酒鬼酒添加塑化劑回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1-20 15:27:04
19日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聲明稱,目前,我國白酒標準正在研究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標準限定,某些媒體在缺乏依據的情況下就斷言白酒產品塑化劑超標,這種做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11月20日《新京報》)
毒性大概是三聚氰氨的10倍的塑化劑,據說“在媒體曝光之前,這一問題并未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在這些“相關部門”中,當然也應該包括中國酒業協會。而當塑化劑在2011年5月被我國臺灣地區在食品殘留中檢出后,中酒協才對全國白酒產品塑化劑殘留含量做了大量調研。
但與塑化劑事件曝光后,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問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相反,中酒協隨即開出了“安慰劑”。“該協會指出,塑料制品(設備)在白酒產品生產過程中,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現因塑化劑致病案例。”說時遲那時快,在塑化劑還未被臺灣地區檢出時,這一問題并未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注意,而當塑化劑被曝光,輿論大嘩,消費者人心惶惶時,中酒協已經掌握了近40年未出現因塑化劑致病案例的信息。難道現在醫院對病例的診斷,都可以在食物鏈上確定致病源?
食品安全專家和醫學專家表示,塑化劑是一種對人體有持續性危害的有機污染物,雖然它不會像重金屬那樣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但可能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帶來危害,如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兒童性別錯亂,長期大量攝取還會致癌。鑒此,中酒協憑什么斷定“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現因塑化劑致病案例”?這樣的“安慰劑”,分明就是維護商業利益的“維他命”,是一種諱疾忌醫的消極態度。
其次,中酒協強調,“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于特定遷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內蓋、成品酒塑料袋包裝、成品酒塑料瓶包裝、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這就是說,塑化劑的來源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特定遷移”,而不是故意添加的。如果這樣的話,中酒協和相關酒業就可以在退而求次中擺脫或減輕責任。
然而,塑化劑是臺灣一位女檢驗員在對益生菌食品做例行檢驗時,意外地發現了DEHP(增塑劑)。終于揭開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問題就在“起云劑”。這就涉及到塑化劑除了食品在生產和包裝過程中,除了因接觸材料的被特定遷移外,還存在人為添加的可能。“起云劑”內地稱乳化劑,是可以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食品中添加起云劑主要是為了防止運動飲料或者食品產生沉淀,起云劑能使之更加均勻,增加口感。起云劑主要利用棕櫚油和軟化劑這兩種原料制成,但是現在不法商販使用塑化劑作為棕櫚油的廉價替代品摻雜在食品添加劑中,對人體十分有害。這就說明,塑化劑可能來自乳化劑,而乳化劑既可能被用塑化劑替代棕櫚油,也是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這會不會是“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的另一個來源?
事實上,19日已有媒體報道稱,“為了讓年份不夠的酒液看起來好看,增加各種增粘劑可固化偽造糧食酒內的糖分,產生粘杯掛杯的效果。”不管這種增粘劑是不是符合標準的乳化劑,但中酒協率先確定“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于特定遷移”,就似乎避重就輕了。按照食品衛生要求,哪怕有一種酒品涉嫌添加含有塑化劑的增粘劑,都不能被“特定遷移”
掩蓋。
中酒協的“聲明”,看上去難以讓人釋疑,但足以給人安慰。既看不出不良商人受利益驅使、缺乏道德自律,讓有毒食品添加劑大行其道的丑陋一面,也看不到相關部門存在監管漏洞的責任自咎。倒像是面對塑化劑開出的一帖“安慰劑”。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