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半天才男孩和60歲退休北京美女
一,兩歲半天才男孩
平民百姓,也可以對家事作預言與猜想。
我今天預言:25~30年后這位2歲半的周姓男孩將是我國知名的杰出年青科學家。
理由:天資極高,萬里挑一。
在我孫子幼年上幼兒園,到在朝陽區知名的重點小學白家莊小學畢業學習,我常年接送孫子,見過很多很多小朋友…
孫子升中學后,我仍然看到→我摟下的<白家莊小學>一年級及二年級的小朋友…
可謂:閱小朋友無數!
但僅日前的7月10日,在日壇公園看到的這位2歲半的男孩S(取自Star),立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S將是我國未耒的杰出科學家。
S的爺爺B和奶奶C當天陪他在日壇公園玩…
爺爺奶奶,河南周口人,爺爺B原是解放軍空軍部隊…66歲,身材修長,穿著雅戈爾短袖衫。
你衣著水平不低呀。 我與他聊天,看到他襯衫的口袋上有雅戈爾的L0G0。
檢兒子的…
B告訴我:他姓周,
兒子D北大化學系畢業,在體制內工作1年就辭職,自已辦公司了,他(D)脾氣暴躁(原話,一字不差)!
兒媳E是安徽滁州 人2004年的安徽高考狀元,也是北大化學系,現在在中信,脾氣溫和。
這2歲半的孫子:
極為調皮;
經常欺負比他大3歲的姐姐;
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


S把我放在長條橙(見圖)上的書包、眼鏡、帽子都擼到地上…
2歲半的他,竟大膽地從長條橙上多次跳下來,且跳得令人意外地遠!
這孩子長得很像他爺爺,…
孩子眼睛不算大,但眼神透著濃濃的靈氣!
這孩子給我強烈的印象是→他將來肯定是個人才,是個杰出的科學家!
我的預言是否正確,25-30年后見分曉!
我希望他為國爭光!
二,后天成材條件?
這個周姓的2歲半男孩,如果確實天賦/天資很好,他像他爸和他媽那樣也學化學,那么,他要成為杰出的化學家還需要什么客觀條件呢?
我認為,化學工作者學術上的真進步是要有種種條件的:
a,研究者必須有<質疑>精神,要鉆研→要發現前人的研究工作尚存在哪些極需改進與提高的地方。
肯吃苦,晚上回到家里后,能自覺繼續思考與鉆研…
b,喜歡閱讀國外文獻,有條件(!)能方便地能閱讀到國外眾多文獻;
c,不必擔心科研經費,不受家事干擾,不會去花心思去搞關系(雖然也知道:關系是生產力),真正的心無旁騖;
d,身邊有較多真實課題,常有上面給你下達<攻關項目>,當然,這些攻關項目接地氣,干起耒也有勁。例如,芯片制造用的超高純硅,鉍和氟化氫的制備方法…
想說:
人的天賦客觀存在,真正的好苗子很難碰到。旁觀者應真心珍惜好苗子,盡力幫助他們茁壯成長。
我仍然想說,這深信這位周姓的2歲半男孩將是我國杰出的科學家,並必將為國家科學事業爭光。
三,三位60歲退休美女
7月4日,我早早地耒到日壇公園,看到三位年齡近60的女同志在拍照。
第一印象是:她們代表了當今<北京城六區生活水準較高的退休女同志的形象>。
征得她們同意:拍照是為了讓我老家常熟親戚看看北京退休女同志的幸福生活。
她們一口答應!



解讀:
三位退休女同志,形象所以這么好,是我老家常熟退休女同志所望塵莫及的,究其原因:
1,天生麗質,爹媽給的好;
2,高素質的文化在支撐著她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衣著打扮更是<文化底蘊>在起主導作用!
尤其是三人都戴著不同的漂亮帽子→強化了其優雅。而在我老家常熟,任何年齡的女同志都不會戴帽子,我希望她們向這三位女同志學習;
3,當然經濟富裕,所謂經濟是基礎。估計三位女同志現金儲備都是4位數w,且系數有可能均為≥2→北京的真正 中高產階級。
4,北京退休女同志幸福生活的好樣板。
四,又見96歲男標兵
今天33度,天熱,早上8時多去買萊。
地點:蘭島大摟地下一層超市。
買了瓜,鲅魚和蔬菜,排隊去稱重計價。排隊人多。
見一很老的男老人A買菜后也耒排隊。
我前面一位女同志(55+吧)上前扶著他直接到稱重站,與將要輪上稱重的同志打了招呼,讓這位老人先稱重。
事畢,經過我時,我與A有如下對話:
您多大了?
96。
96歲的瘦矮男老人,能獨自經橫電梯下來,再回去,對我耒說,尚第一次見到。沒用拐杖且耳不聾…
A也縮到了148±2公分,瘦!
我第一次見到96歲男老人能經電梯獨自一人到超市購物→又一長壽健康的男標兵。
五,40歲女知足者
在超市蔬菜點,一位約40歲的女售貨員B麻利地在把一棵棵<青梗菜花>用塑料薄膜包裝著,手指甲里有黑泥的雙手飛快地包裝著,經人於<勤奮>的印象。
哪里人呀?湖北荊州人。
一月有4千嗎?有。
有4千5嗎?有。
有4千8嗎?沒有。
管吃管住嗎?管住,又管一頓工作餐。
滿意嗎?當然滿意啦,我們還有三險呀!
印象:普通百姓都是實在人,相互將心比心,你待他/她好,人家一定賣力地干活!
六,三位幸福的90歲老人
在日壇公園超大的美國梧桐樹下,經常看到三位坐著輪椅、年齡90左右的老婦人。

圖中右2的老婦人年齡最大、90+了,她長時間閉著眼,右手長時間握著馬上90歲的右3的手。
僅右1的老婦人能經常睜開眼睛…
三人的對面是三位坐在長橙上、年近50的保姆,她們一對一地在照顧著三位幾近失能的老人…
三位老人是幸福的,因為她們的兒女有孝心、有能力讓自已年邁的母親可以經常到日壇公園的大樹下涼快地呼吸更潔凈的空氣,以及與她們的老朋友見面與握手…
七,六位幸福的70歲老人
日壇公園有6位70歲左右的老年婦女,幾乎每天上午在石臺上、坐著石橙打樸克…
有一天有一人缺陣,由一位男同志頂替。

她們思維的敏捷和記憶力令人驚訝…
"我知道還有一張<小貓>沒出來呢!”
這讓我這旁觀者吃一驚!
她們個個不會得老年癡呆癥!
接上
八,關系女性科學人員
經58年實際觀察與統計:
女性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性(!)及想像力(!)明顯比男性差!且不重視閱讀國外文科技文獻,發表論文積極性相對偏低…
請勿提個別的例子!
所次建議:
1。對絕大多數女性科技人員,擔任<科研課題組>副組長或助手。
2,原則上,讀書讀到碩士,然后早點成家。
祝各位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