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大掃除,兼說三北漂中老年人
一,眼睛大掃除4月8日,該去醫院拿高血壓藥了。
我去<衛生部北京醫院(簡稱A院)>,老伴就在附近的B院取藥。
根據我以往的經驗,A院在上午10點后,病人將大幅減少,所以,我擬在9時半才到醫院現場去掛號。
從三里屯的家到A院,剛好7公里,耒回都騎車,沒有一點問題。
先騎車到順路的<北京火車站>東+南側的<明城墻遺址公園>遊覽,嘗大海棠花…
推著自行車,從公園東北側進公園,看到一位年齡近70、灰白色頭發、身材像長跑健將王軍霞的年長女同志在輕松跑步,顯然身體很棒,令人羨慕。
"您身輕如燕呀!”
"那里,年紀大了,人只是一個空殼了。"
"好日子在后面,您再活20年沒問題!"
后,我騎車到達A院,此時剛好9時半。
A院設〈65歲老人現金掛號窗口〉,方便地掛上了<神經內科上午號>和<眼科號下午號>。
小貼士,拿高血壓藥,在<神經內科>拿高血壓藥,因病人少而更方便。
到二樓神經內科,分診臺的年齡50+ 的老資格護士是位老熟人,
"你們(已退居二線心)王建業院長在(北京電視臺)<養生堂>又做講座了,講得好,人又英俊…"
王建業任院長時曾率<衛生部北京醫院>大夫赴武漢支援抗疫,在電視臺講話,英俊的他,口才了得!
"他個子矮了點。"
這讓我吃驚!一般來說,作為基層部下,拍馬屁還來不及,外表一般的老護士競直指老領導的短板,何況(我曾請他看過病的)王建業院長我估計確有近1.75米…不能算矮呀!
人不可貌相,人確是各有個性→確有<實話實說,甚至稍些刻薄的人>!
神經內科普通號的大夫叫文詩廣,事先百度了他,知道他是主任醫師,且是<衛生部優秀共產黨員>今天他在普通門診上班。
向文大夫請教了一些問題…直至拿到了處方,一切滿意!
另,在神經內科分診臺的<歐姆龍血壓計>量了血壓,3次平均值為125mm。
到三樓的<眼科>分診臺,向那位年近50的老資格護士B說:
我80歲了,只能掛上下午的號,今天來只是拿<干眼癥>的藥,能否讓我上午就看病?
B看了我的<就診卡>:
"行,你跟我來。"
她給我帶到一位年輕女大夫C那里…
C給我開了〈干眼癥眼藥水(德國)〉。
我請C看看~眼睛是否有炎癥?
在儀器上看后,C說:
沒有炎癥,但你的眼睛里有點臟,應該洗一下,有利于你的干眼癥。
繳費后進眼科<治療室>,女大夫讓我在相當學生的課桌旁坐下,桌子有水蒸汽發生器,給我戴上面罩后,溫度適宜的水蒸氣充滿在我整個面部…
5分種下,摘下面罩,大夫讓我躺在小床上,並用棉球小棒輕輕地擦去上眼皮內和下眼皮內→水蒸汽將眼中沖洗出來的灰塵…
有點痛噢!
這蒸汽洗眼,費用約100元,可報銷。
然后到一樓的藥房拿高血壓藥和干眼癥藥。
騎上車,高速返家。
到家,老伴己把飯做好了。
飯后,照例午睡…
周錦帆2021-4-9
二,三位北漂的中老年人所敘述的三位的事都是在近日。
1,近70歲的男同志C,標準的老農民打扮。
一天,因有事不到9點鐘就騎車出門,騎車僅200多米,碰到了身高不到1.65米的C,用扁擔挑著:前面是梱好的紙箱板,后面是大編織內的塑料瓶…廢品。
北京當地人很少用扁擔,看樣子是南方人。
"你這些東西賣不了多少錢呀,在北京還是要租房住…“我的意思是,你這種工作的收入難於在北京生存。
"我有房子,就在前面<中紡里>。"中紡里是原紡織部職工宿舍集中的地方。
"你有房子?"有點不太相信:你這老農民,有能力在三里屯地區的〈中紡街〉…
"我兒子的房子(未說明:是兒子在<中紡里>買的房子,還是租的房子),我和老伴從浙江農村來兒子這里給他看孩子…為了減輕兒子負擔,我很早起來撿廢品…我是剛從外面回來…"
2,40歲出頭的女同志D,上半穿疑似清潔工的馬夾
一天上午,與老伴去〈玉淵潭公園〉看櫻花,從公園出耒,耒到某大廈的<吉野家>吃中飯,照例是牛肉飯、鮐魚飯、金槍魚土豆泥和雞蛋羹。
這家吉野家有點特殊:點菜與配歺的地方與吃飯坐位相差10多米。
我與老伴剛開始吃,我右手邊的桌上,有尚未被收拾的歺具…
此時來了稍胖的D,只見她從帶來的白色薄塑料袋中取出2個白饅頭,一個小塑料盒…
先吃饅頭和塑料盒的菜…再吃更小塑料袋中的小西紅柿和黃瓜條…手指上塗的鮮紅指甲油引人注目…
顯然是位<熱愛生活的>人!
但為了家庭,在京北漂盡可能省吃儉用…
令人起敬!
3,45歲+ 的女同志E
她是在超市岀口處設<種植牙>攤位的戴眼鏡的業務員。
我幾乎每天在F超市買蔬菜,認為質量更有保證些…
時間長了,與E較熟,有如下對話:
"你長年離開四川,到北京工作,你孩子怎么辦?”
"我沒有孩子!"
語氣較重…反而讓人生疑~真的沒有孩子嗎?
"你怎么沒有孩子呢?"
我想E45+了,女同志一般像她這年齡應該是有很大的孩子了。
"一個人挺舒服…”
"為什么我賺的錢要給孩子用?”
這句話讓我吃一驚!
“最近有位老太太耒裝全口假牙,15w,錢由她國外的女兒出…”
"我早上耒這攤上,就是這超市里的油條+開水…”
注:沒有上海防疫名醫強調的雞蛋和牛奶!
也沒有營養必須的水果與蔬菜!
“我們公司要求我們來這里,鞋和襪子必須穿白的,我都好長時間沒穿黑襪子了…“
"我們公司經常派人耒偷拍我工作時的照片…檢查我的工作表現…”
“那我今天給你拍張吃油條的照片,說明你生活很艱苦…“
"好呀!”
4,感想
提起北漂,大多想到的是年輕人…
其實,也有中老年人在北漂…
他們一方面為了自己的生活…同時他/她的辛勤勞動也給實實在在地給我們北京市民作了貢獻。
感謝他們!
三,90歲這目標,我有信心嗎?昨天,我兄弟特地從常熟老家到北京為大妹送行。
大妹中國社科院退休,78歲的她將移居加拿大到她女兒那里。
我與我家人,弟,大妹,大姐的大女兒晚上相聚在粵菜<唐宮飯店>。
席間,兄弟姐妹異口同聲→目標90歲!且似乎都信心十足!
我認為:
1,有目標總比沒目標好!有目標鞭策你平時的努力;
2,但是。90歲目標談何容易?
根據我在電視臺看到的老人(指北京的,學歷高的,經濟無憂的…)其去世年齡的實例數據,<高斯曲線>的頂部是在85歲,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先順利越過85歲!
近日,令我自已意外的是:
身為上世紀70年代核工業部北京五所羽毛球冠軍兼通縣(現北京副中心)羽毛球敎練,現在竟然拿羽毛球拍發球打不到球上,即球發不出去…
這讓我驚訝!!
又,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北京五所分析室兩位走得較近的老同事G(65年北大化學系畢業)和C(63年北大化學系畢業)相繼稍不慎都骨折臥床,可怕。
3,看來,必須:
a,每月退休金的5-8%專用於健康費用。
嚴防死守→勤去<看醫生>,重視體檢,勤測血壓…
b,既管住嘴,又要記住上海張文宏大夫的建議:重視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
c,重視腿部肌肉的力量,嚴防摔腿…下不了樓是件痛苦的事。
加油!
四,北京"與中風作斗爭”標兵去年,我在博客里介紹過這位"與中風病作斗爭"的標兵F。
講的是,去年在日壇公園F手持拐杖在公園內的跑圈路每天走2圈,歷時近1h,渾身濕透!令人敬佩!
今天10時半,在我常去的超市又碰到他。他又從日壇公園跑圈回來。然后在超市買菜后手持拐杖回家。
交流如下:
"非常佩服你堅持在日壇公園跑圈…“
"沒什么。”
"北京不會有第二人像你這么跑圈…今年你多大了?”
"64。"
"你是北京跑圈標兵…祝你健康!“
左手既拿拐杖又拿超市蔬菜
有一個詞叫第一責任人。我們每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