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贈言:請開口提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10-11 16:15:49/ 個人分類:學術相關
一、事由(一)
我經常到《衛生部北京醫院》聽心血管病講座,以及糖尿病講座,歷時2年多,收獲甚豐。聽心血管病講座9點開始,講解約45分鐘,答疑約15分鐘。大夫通常將聽眾問題全部解答完后才結束講座。我經常坐在靠前的位置并經常提問。
有一次講座結束,離開大廳時有一約50歲女同志等在那里和我說話:“老同志,你每次提問都是我想要問的問題,所以,我都等著聽你的提問….”
二、事由(二)
某天下午,我在常熟檢驗檢疫局實驗室將小L和小W兩同志請到我辦公室,我對他們說(贈言):“你們倆下周到北京參加儀器培訓,有兩個建議:
1.將儀器說明書復印一份,在候機或飛機上仔細閱讀;
2.每培訓半天都必須提問一次。
如果提問二次,那是優秀。如果培訓兩天四個單元時間,必須共提問四次,最好達到八次。我不要求你北京回來告訴我提問了多少次,但如果你確實提問了八次,你自己告訴自己,這次我到北京培訓是優秀。
三、建議
聽學術講座時,建議:
(1)要虛心向報告人學習。因為會議組織者能安排他作報告,說明他必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把他的知識學到手對自己肯定有幫助。
(2)在聽講座時積極開動腦筋。對不明白的地方力爭舉手提問請教,以便更好地消化吸收。我相信,報告人會歡迎你的提問的。會場有了提問,增加了學術氣氛,而提問者將有更大的收獲。
(3)爭取提出犀利的問題。我相信正派的學者是歡迎聽眾提出犀利的問題的。
(4)說不定你的提問及報告人的回答對其他聽眾來說也有收獲。
另外,也建議養成閱讀儀器說明書的習慣。如果儀器說明書是外文的,那么,自己買一本《英漢分析測試詞匯》,工具書的錢不能省。有的人認為自己收入低,我承認這是事實。但如果你把ICPAES或LCMS/MS儀器說明書看熟,操作十分熟練,小故障能自己動手排除,加上對儀器的分析應用有相當基礎,你可以兼職儀器公司的外聘工程師呀!如果你確定是一把好手,我可以推薦呀!你真的兼任了某公司的外聘工程師,你的收入必將令大幅增加。現在市場經濟,你有真本領且市場有需求,你的收入會提高,所以“事在人為”。
四、結語
我印象中有進取精神強的青年分析化學工作者提問較多,愿你是進取精神強的分析化學工作者。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