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會組建EV流式檢測技術講座 ─ 第一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0-06-19 12:51:28/ 個人分類:新聞通告
EV Flow Cytometry Working Group是一個合作性組織,里面的成員是細胞外囊泡、流式細胞儀和實驗室醫學等領域的科學家、創新者和專家,致力于開發更強大的流式細胞技術來研究包括外泌體和其他胞外囊泡在內的亞微米顆粒。該組織是由國際細胞外囊泡學會(ISEV)、國際流式細胞技術促進學會(ISAC)和國際血栓形成與止血學會(ISTH)三大學會的一批科學家于2015年4月25日,在ISEV年會上成立。

Apogee超靈敏納米流式細胞儀以其強大的光學模塊和優異的散射光檢測能力,在細胞外囊泡/外泌體檢測方面獲得許多EV Flow Cytometry Working Group成員的青睞,并利用Apogee納米流式技術進行多種細胞外囊泡/外泌體檢測實驗方法的校準和優化,發表了多篇JEV期刊。
同時EV Flow Cytometry Working Group還會定期舉辦在線講座,邀請細胞外囊泡/外泌體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技術交流,為了讓大家更便捷地了解國外EVs圈的專家學者們的工作,伯齊科技將持續分享EV Flow Cytometry Working Group的在線講座,感興趣的老師可以關注伯齊微信公眾號,及時獲取最新資訊。
這次為大家分享的是EV Flow Cytometry Working Group 6月3日剛剛進行的技術講座:
Calibrated flow cytometry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leksandra G?secka博士, 波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華沙醫科大學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導致人類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目前對AMI的早期生物標志物仍缺乏。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造成,即在破裂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上形成血小板聚集(血栓)。由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過程中釋放細胞外囊泡(EVs),故假設EVs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生物標志物和AMI的早期生物標志物。
對AMI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靜脈采血,通過流式細胞儀(Apogee A60 Micro)檢測內皮細胞(CD146)、白細胞(CD45)、磷脂酰絲氨酸(lactadherin)、血小板(CD31、CD61、CD62p)和纖維蛋白原標記的血漿EVs濃度,研究發現白細胞和內皮細胞中EVs濃度降低是區分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新候選生物標記物。此外,還發現血小板中PS-exposing EVs和EVs的濃度降低是區分急性和晚期AMI患者的新候選生物標記物。由于Apogee納米流式細胞儀的流速、熒光檢測器和散射檢測器都經過校準,因此這些數據可以與未來的臨床研究進行比較,這對于證實EVs作為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生物標記物的臨床應用至關重要。
歡迎關注伯齊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Bio-Gene)
回復:apogee,查看相關視頻
長按/掃描以下二維碼可識別關注公眾號

伯齊科技有限公司
Bio-Gene Technology Ltd.
廣州伯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熱線:176 2009 3784
www.bio-gene.com.cn
marketing@bio-gene.com.cn
香港 北京 上海 廣州 成都 武漢 濟南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