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粉絲事件 ― 真的是過氧化苯甲酰惹的禍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0-29 10:05:25
有很多懶人,在拍腦袋決定做什么事情時,總想扯點技術上的理由,這樣可以讓自己的行為好象正當些。只可惜,懶人的技術大多不精。
--------------------------------------------------------------------------
下面繼續講食品安全小故事。
說到有毒食品,比較出名的還有“毒粉絲”。記得當年事件一經披露后,各地有關部門就紛紛開展了粉絲專項檢查工作。然后經媒體公布了一份某部門的檢查結果,說合格率不到5 成,檢測項目主要有二氧化硫、甲醛、揮發性銨鹽,過氧化苯甲酰和斷條率等,而不合格的項目則集中在過氧化苯甲酰和斷條率兩個項目,斷條率是個物理指標,與化學無關,看來“毒粉絲”的“毒”字,只能是過氧化苯甲酰了。
過氧化苯甲酰真的就是毒粉絲的原因嗎?從一個檢驗工作者角度來看,這個提法需要商榷。
過氧化苯甲酰,是一種常用的增白劑,英文名benzoperoxide,外觀為白色粉末,非常不穩定,極易吸水潮解,其產物就是一種常用的防腐劑――苯甲酸。在《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中,過氧化苯甲酰被列在面粉處理劑一欄,其使用限量為0.06 g/kg,使用范圍是小麥粉。就是這個使用范圍,成了一些部門的判斷依據,認為國標沒有宣布可以在粉絲中使用過氧化苯甲酰,那就是說粉絲中不能檢出過氧化苯甲酰,只要檢查出來一點就是不合格品。
誠然,國家標準上是沒有說過可以在粉絲中加入過氧化苯甲酰,但是,國標同樣也沒有說過不可以在粉絲中加入過氧化苯甲酰! 就象法律沒有規定某人可以吃飯,而某人卻吃了飯,那就是違法一樣,用“粉絲中過氧化苯甲酰不得檢出”這一依據來對企業進行處罰實在是過于勉強。
從嚴格意義來說,國家標準沒有明確規定的項目,最多僅當參考,而不能作為一個評價依據。
從實際情況上來說,“毒粉絲”的“毒”,根本不是過氧化苯甲酰,而是二氧化硫。過氧化苯甲酰雖然是種增白劑,但是它的價格太高,只有正規廠家才會在面粉中加入,因此就算在粉絲中檢出有過氧化苯甲酰,也基本上不是廠家出于增白的目的添加,而是在粉絲原料中使用了面粉而帶入的(這也是在粉絲中檢出過氧化苯甲酰的含量都很微量的原因)。不法廠商一般是采用硫磺熏的方法使粉絲漂白,其主要后果就是產品中的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毒粉絲中真正有毒的,就是二氧化硫。
我們從自己幾年內檢測粉絲的第一手實驗數據來看,過氧化苯甲酰檢出的不多,就是檢出,也基本在0.06 g/kg之內(參考面粉標準)。而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率則在5-10%之間,個別樣品的超標程度甚至相當嚴重(本來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國家標準訂在100mg/kg,這已經是個很大的數值了)。
可是從公布的粉絲檢查結果來看,把惹禍的罪名全劃到過氧化苯甲酰上,而對二氧化硫的檢查卻不得而知,只能引起一聲嘆息
|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