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系30周年同學會的幾點記錄(關于大學生創業及其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09-26 16:50:38
才參加了我們化學系30周年同學會,其中有一些小片斷,記錄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記下了幾點。
一.“關于大學生是否要創業”
在同學會交流環節上,有一師弟提問,大學生如何創業的問題,這個問題由我們班的一位剛畢業出來就獨立創業的同學回答的。
他給了兩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個建議,最好先工作幾年,找個大點的地方上班,哪怕進政府或國企,多積攢一些社會經驗,多了解一下社會的運轉再去創業,否則,很容易被騙。他回憶自己剛出來創業時,別人問他多大了,他說23歲,別人一聽馬上就開始騙他了。“一路碰的都是騙子,輕的騙錢,重的還騙人”。(聽眾哄堂大笑中);第二個建議,他認為大學畢業就創業,最后是否成功,與個人的能力與素質不一定有直接關系。“回想起來,多數還是要靠運氣”。
二.關于化學系學生的前途(另論什么叫語言的藝術)。
與師弟師妹公開對話環節時,有師妹在問學化學的前景如何?于是就指定了幾個目前還在從事化學有關行業的人回答,包括我。
同學一發言:“學化學的一個好處,就是容易最后產出各行各業的人才。”
同學二發言:“感謝老師們當年的教育,當年老師教的化學知識最后都用上了,老師沒有教的都沒有用上,不過基本上高中化學老師教的也夠用了。”
論到我發言時:“既然在化學系學化學,那就應該做好思想準備,以后大概率是要改行的。”blablabla,然后我的話筒就被搶走了。周圍幾個同學一擁上,把我狠狠掐了好幾下。“你看師妹都快被你嚇哭了”
三.后記,一點感想。
以前的同學會,還有一批創業的老板和小老板在相互熱烈交流,對合作的期待,直接寫在了臉上。
但是在30年中,大家基本不談這個了。能夠合作的,也早就應該合作了,之后的能在30年內不合作也就沒什么好說了。
能發財的同學也早發財了。有能力發財的不會等到30年后。沒發財的同學多數也算是衣食無憂,并相互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社會層次。
該結婚生子的同學也就早就有了自己家庭,到這個年紀沒結婚或沒生小孩的,估計以后也就這個樣子。
有不少人已經退休或者實際上處于退休狀態。就算是被迫呆在工作崗位的。有沒有人會再談如何在工作上奮發上進,大家談的最多的話題是養生。
對,就是養生。到了這個年紀,甚至金錢對我們意義都不大。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后,金錢的邊際作用是急劇減少的。20多歲的時候,你100塊錢可能有100塊錢的用處,到了30年后,你100塊錢可能只有幾塊錢的實際效用。。
你花個幾百萬,可以買到一套房子,再多花幾百萬,可以買到聯排,再加幾百萬,可以升級到雙拼,如果還有錢,最后能買到獨棟。但是你晚上進了家門,進了自己的房間,躺在床上刷手機的時候,你往往會意識不到,我現在這是什么地方。
再如對于男生來說,你拿錢干什么?一般也就是“食和色”。吃好吃的東西,找漂亮的妹子。。30年后。很多人都有體檢指標上的壓力,以前先發財的幾個人,現在只能吃素或者指標也非常不好。所以吃也吃不來了。而到這個年紀,對妹子的渴求肯定不如30年前另外,起碼我們班來說,那一批真正的成功人士是不換老婆的。。。
我們男生到這個時候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花錢了。對于女生來說,可能到這個年紀還有其它花錢的渠道,例如買包包。。但是老天是公平的,她們要面對我們男生所不具備的另一項壓力,那就是顏值的雪崩,無論你再努力保養,再認真化妝,到這個年紀都撐不住了。。。這個壓力算是女生的專屬壓力,我們男生不會有的,我們當年長得難看,現在一樣難看,早習慣了。
最后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會參加同學會?
我們一起度過了人生的四年時間,然后又剩下的幾十年進行記憶的稀釋。當年友情還有多少,實際上不好說。同學會的真正意義是,只有在那個場合下,我們能夠放下自己所有的社會屬性,我們不再是一個父親,或一個母親,或者是一個老板,或者是員工,或者是那個有點身份,有點地位,也有點錢的人。我們又重新回到自己當初時一無所有的身份設定,這種社會身份重壓的釋放,只有這個場合才能做到。。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