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輻射的危害,后果及癥狀影響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14 18:33:14
一、核輻射對人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況對人員的影響表現在核輻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質,放射性物質可通過呼吸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y輻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照射傷害。
內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癥狀有: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癥、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影響幾代人的健康。一般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二、核輻射癥狀
短時間內大劑量電離輻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稱急性放射病。較長時間
超過允許劑量的輻射損傷,稱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見于接受過量射線的工作人員、公眾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難者,主要引發造血功能障礙、內臟出血、組織壞死、感染及惡性變等。
其中,核輻射導致的全身外照射損傷主要出現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現為惡心、嘔吐、疲勞、發熱和腹瀉。“假愈期”患者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癥狀有所緩解。嚴重的發展到了極期則有感染、出血和胃腸癥狀。經恰當治療后上述癥狀逐漸緩解。
而局部照射損傷是隨受照劑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現紅斑、水腫、干性脫皮和濕性脫皮、起水泡、疼痛、壞死、壞疽或脫發等癥狀。局部皮膚損傷通常持續幾周到幾個月,嚴重者常規方法難以治愈。不過,外照射多見于核電站工作人員。
體內污染引起的內照射一般沒有明顯的早期癥狀, 除非攝入量很高,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具體的說:輕度損傷,可能發生輕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適,食欲減退。
中度損傷,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頭昏,乏力,惡心,有嘔吐,白細胞數下降。
重度損傷,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雖經治療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內死亡,其余50%能恢復。表現為多次嘔吐,可有腹瀉,白細胞數明顯下降。
極重度損傷,引起極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瀉,休克,白細胞數急劇下降。
核事故和原子彈爆炸的核輻射都會造成人員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損傷。還會引發癌癥、不育、怪胎等。
國外發生的核輻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現為疲勞、頭昏、失眠、皮膚發紅、潰瘍、出血、脫發、白血病、嘔吐、腹瀉等。有時還會增加癌癥、畸變、遺傳性病變發生率。一般來講,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也越大。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