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分析技術在肉類行業中的應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8-12 12:41:53
近紅外分析技術在肉類行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分析技術
原理:近紅外是光譜中波長為650nm-2300nm的光。在這個波長范圍內,特定的原子群(或稱基團/組分,如水分、蛋白、脂肪等)有對應的特征吸收波長,而且符合比爾定律(Beer’s
Law):即被吸收光量的對數值與樣品中吸收該波長光的原子聚集度存在線性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測定樣品對某一特殊波長光的吸收值來計算這種特殊波長對應的原子群(成分)的聚集度(百分含量)。將計算機技術與近紅外光譜技術結合,就產生了當代的近紅外分析技術。
系統特征:
快速:測定一個樣品僅需50秒
準確:準確度大大提高,同時避免了人為誤差
多用途:一臺儀器即可測定原料肉、半成品和成品中的蛋白、脂肪、水分等多個成分指標
紅外光譜:安全無污染,無需任何額外的化學試劑
操作簡單:無需任何專業知識和稱量計算等,任何人都可操作
利用近紅外分析技術進行肉類成分分析的目的
1. 質量控制-確保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同時針對不同產品選擇適當的原料肉
2. 法規要求-控制產品質量,使成分含量符合一系列法規規定的標準。
3. 經濟效益-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盡量減少生產成本,即盡可能的降低精瘦肉的用量。
肉類加工中的監測點:
?原料肉進廠時的質量把關,避免人為影響
?生產過程中的監控(混合/攪拌工藝),及時調節生產環節
?產品成分含量的檢測,據此調整生產工藝和保證出廠產品質量
近五十年來,丹麥福斯電子公司一直致力于為肉制品等食品及農產品領域開發、生產各類分析儀器,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分析儀研究及生產廠家之一。福斯公司的FoodScan系列食品成分快速分析儀利用近紅外透射技術,采用光柵單色器進行全譜掃描,掃描數據點多達100個,準確測定各成分含量。而其它大多數廠商采用紅外固定濾光片技術,由于固定濾光片對波長采集的限制性,僅能測定幾個固定波長的吸收情況,不能反應樣品在整個紅外波帶的吸收情況,因此無法準確測定樣品中各成分含量。
現階段,大部分肉制品廠僅僅憑經驗進行不同原料肉的混合,無法得到所加脂肪的準確含量,而原料精瘦肉的價格比碎肉、肥膘等的價格要高出很多,精瘦肉加的多會大大增加產品成本,而廠家不自覺的長時間在此狀態下運行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肥膘加的多,產品又會有出油現象,不但質量不能保證,還有被監督部門罰款,失去消費者信任和廠家一貫的良好信譽毀于一旦的風險,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的。綜上所述,近紅外分析技術快速準確的分析,使肉制品加工廠能夠實現生產線的監控,從而使工程師獲得參考數據,對各生產環節進行及時調控,就能在生產中或產品出廠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一系列損失。同時近紅外分析技術可減少常規化驗的次數,節約化學試劑,降低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和試驗危險性,可將部分人員充實到生產或銷售一線,提高人員利用率。
綜上所述,近紅外分析技術能夠從多方面促進肉類廠家的生產,包括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利潤,增加信譽度等,在肉類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