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體檢測中快速檢測法由于其快速、簡便、靈敏可靠等特點在抗體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臨床醫學、牲畜疫病檢疫、疫情調查、出入境防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金標法為例簡單地說明:快速檢測法原理是將抗原包被在硝酸纖維素膜的檢測線(T)上,將人工合成抗體包被在硝酸纖維素膜的對照線(C)上,用膠體金標記的抗原干燥后置于纖維膜下端。把樣本加入加樣孔內,由于層析的原理,血清樣本開始沿紙條向上移動,當遇上干燥的金標抗原,將其溶解,并帶著金標抗原繼續往上移動,至硝酸纖維素膜的檢測線。如果樣品中有抗體存在時,包被在檢測線上的抗原和金標抗原與樣品中的抗體將會在檢測線上形成一條紫紅色的夾心免疫復合物。除金標抗原外常用的還有硒標法等,基本原理相同。
如果檢測線上形成復合色線,判為陽性;快速檢測法適用于肉眼視覺判斷,而非儀器讀數鑒別,因此在設計上將檢測線T處置于對照線C下端,樣本要達到對照線處就必須先通過檢測線,當檢測線T與對照線C處都顯現時就可以通過肉眼判斷為陽性,而檢測線未出現對照線出現時即可判斷為陰性,也因此,對照線通常也被稱為質控線,既為是否達到檢測標準的檢測結果質量控制依據。
下面以HIV檢測為例: 初期的HIV快速檢測法試紙和試劑,需要在檢測前操作附加抗原等準備工作。
90年代美國眾多醫療機構和專家小組在非洲進行大范圍艾滋病調查,獲得豐富的調查資料,在實踐中逐步改良檢測方法和試劑包裝。
超薄和耐熱的包裝十分適宜非洲當地環境和需要,除檢測緩沖外不需要另外的設備予以輔助,兩名醫生組成的醫療小組可以攜帶3000份供偏遠部落檢查。這在醫療條件簡陋的非洲多數地區十分適用,為真實調查掌握疫情提供了有效手段,在艾滋病研究史上起到非常關鍵作用。
對艾滋病這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疾病的診斷也經歷了從復雜到便捷的過程,在90年代后,世衛組織和眾多研究機構對非洲大范圍醫療援助中獲得了大量臨床資料,使醫學界對艾滋病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艾滋病的傳染途徑最終被確定,傳染級別被降低,也不再被視為洪水猛獸。
可以說優秀的產品都來自實踐第一線并直接服務于應用,美國雅培公司的這種設計也獲得了專利。美國本土的診斷形式也因此得以改變,此前,美國本土依托廣泛而強大的醫療支持體系以對艾滋病血清學檢測以實驗室手段為主,缺乏應急和快速的診斷手段。受專利法案制約,歐洲制藥企業另行開發塑殼紙基試劑,使用不依靠其他緩沖或催化劑的檢測工具,可以直接以全血和血清為樣本,著重突出便捷性與美國系列產品各有千秋。在目前臨床應用檢測試劑內層是完整的試紙結構,外層以塑料外殼干燥封裝,便于攜帶保存。
使用簡介:
一,單獨拿出試劑盒,放置10-30分鐘 平衡溫濕。
二,采末梢血,并滴入加樣孔中。
常見問題:
1,手指沒有消毒怎么辦?要不要酒精消毒?
答:清水洗干凈即可,醫療環境下的消毒主要為防止交叉感染,自行采血檢查未與外界接觸,保持采血部位潔凈即可。
2,沒有撇去第一滴血是不是不行?會不會不準了。
答:提示此步驟本身也是為了保證采血部位潔凈,第一滴血和第二滴并沒有本質不同,只要手指清洗干凈不需要特別處理。
3,是不是只能采指尖血,用其他部位血液可不可以?
答:自行采血選擇指尖部位操作簡單、創面小,容易愈合;有女性求助者詢問是否可以用經期的血液做樣本,事實上也沒有本質不同。但是,經期血液中雜質較多黏性差異大,容易造成層析受阻。其中還有一個問題比較重要,不建議用經血并非不同部位血液就會帶來不同結果,如果結果出現質控線,則結果仍然有效,否則為無效結果。有女性求助者反映兩次適用經血檢測都得到了可靠結果,但建議還是盡量采指尖血,便于操作且簡單可靠。
4,手指直接接觸到了試紙是否危險?上邊會不會有病毒,是不是被感染了?
答:這類問題本不該產生,但也有不少人缺乏必要的醫學常識,艾滋病又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帶來心理壓力較大,產生這種焦慮可以理解。首先試紙上不存在傳染病毒,試劑是用來檢測的工具,所提抗原抗體等字眼容易帶來誤解和壓力,而事實上這些概念不能和病毒混淆。簡單地說,試劑上只有人工控制過程合成的高分子蛋白質,本身具有活性,但不可能具備傳染能力和復制能力,這和病毒概念有著本質區別。
其次,手指接觸加樣孔也沒有任何危險性,因為有效藥膜是包在檢測線及對照線的內部,從外部不能接觸到。而且更簡單地說,加樣孔就是紙基纖維,血液樣本加入那里后是通過隨后的擴散和層析才逐步到達藥膜處,加樣孔沒有任何危險。為了避免這類恐慌,上圖即為采血直接接觸加樣孔實驗示例。
5,如何避免采血恐懼?
答:根據臨床心理學有關原理,部分人群存在血液恐懼或對采血場所設施或相關活動存在恐懼心理,與個人特質既個性由較大關系,通過提高認知水平有較大改善。對于個人而言除排除誤解外可以采用回避的形式降低應激反應,盡量避免多余接觸。
提示:心理救助熱線面對求助群體較為特殊,部分人群心理緊張幅度大、耐壓性差,或具有多疑敏感的心理特征,易受主觀條件刺激。
因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反饋后,熱線在提供推薦檢測試劑時盡量避免額外多余的刺激,試劑本身為獨立密封包裝不存在污染問題,采血針為一次成型注塑制成,使用前不會與外界有任何接觸。如仍有疑慮可自行使用消毒過的細針等輕刺皮膚采血,但盡量避免這樣做,因為采血用針與普通縫紉針造型不同,具有一定的鋒角,較生活中的縫衣針更易使用且痛感小。除此之外不再提供任何附屬品,防止因為有污染可能性而帶來疑慮。
三,觀察結果
血液放入后平放于桌面,由于樣本粘稠度不同,擴散層析到最終出現結果時間3-20分鐘不等。加樣要求為40微升左右,經驗證明,在重力作用下的兩滴血液即可保證這個要求用量,這一標準便于普通患者掌握。自行檢測患者易擔心結果是否可靠,部分患者也會擔心稀釋會影響檢測效果,所以建議采血時應足量加樣,正常血質流動性都可保證較好擴散,無須過量稀釋。
如血質稍粘稠可在加樣后放入一滴純凈水,增強樣本流動性加快擴散效果。
1,有部分患者疑慮只加入水不加入血液會不會也顯示陰性?要不要加入其他稀釋液體?
答:不會。自備水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對檢測過程不會有任何直接影響,加入樣本后再加入一滴水只有助于紙基纖維充分擴散,而不是改變檢測性質。另外,如果先加入過多的水分,可能使紙基纖維吸收飽和,之后再加入樣本反而影響吸收速度,那就相當于試劑受潮后的效果,雖不改變檢測性質但影響反應進程。
在實驗室環境,檢測樣本多工序液多,樣本使用專用稀釋液為防止長時間等待過程的凝結,這一程序屬于配置。而自行檢測時只針對一份任務,新鮮血液直接滴入加樣孔并不需要額外抗凝。相反,一些患者在使用原有稀釋液后又對是否影響檢測產生疑慮,更有甚者認為加某某種成分稀釋液才能正確顯示,否則檢測出陰性也不準確,這樣的看法匪夷所思,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檢測的樣本就應該是直接導致檢測結果呈現的物質,也就是說那樣檢測的樣本將是稀釋液而不是血液。應區別與其他快速檢測法緩沖概念。
綜合建議:為避免各種對加樣過程是否影響檢測的疑慮,全血檢測足量加入血液,為便于顯示可在滴入樣本后在加樣孔添加一滴干凈的水,以助于層析和清楚顯示結果。結果是否可信應以是否出現對照線(質控線C)處為標準,既如樣本受外界因素影響無效質控線則不出現,質控線顯現則陰性或陽性結果有效。
判度結果: 首先應當看質控線是否顯現,C處標記為質控線,實驗設計中樣本達到C處并顯現需先通過檢測線
快速檢測的結果由肉眼視力判讀,因此也帶來缺點是容易受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在緊張情緒下某些患者也有可能將陰性誤認為陽性。但陽性結果顯現不會誤認為陰性。
由于血液中含大量紅細胞常溫常態下呈現為紅色液體,這一點與血清不同,血液在紙質基板擴散過程有可能出現色差,比如不特定形狀的絮狀痕跡,這些現象完全正常。隨著擴散程度的進展,常溫下5-20分鐘紙纖維板上紅色痕跡最終穩定。由于血質差異和擴散程度不同,檢測線紅色深淺不一,有些色澤淡些,有些呈現紫紅、紫黑色,都屬于正常現象,與定性結果無關;試紙表面呈現淡紅色說明受血液浸透也都屬于正常現象。陽性樣本檢測線T處顯現程度與對照線C相同,這也是對照線的另一個意義。
檢測陰性結果后會不會隨后又變成陽性?要看結果到多長時間?是不是幾小時不用就失效或不準了?
答:有不少說明會提示30分鐘后結果無效,但是普通使用者并不真正理解。簡單地說,檢測結果顯現后有樣本有可能還在擴散,這時藥膜的反應已經完成并停止,而樣本血液在紙基上的擴散可能還未停止,有時會有可能影響觀察。放置后無效并不是指試劑檢測“失效”而是指不利于觀察,判度易受干擾。對于使用者而言,只需要了解對照線(質控線)的作用,陽性結果會和對照線同樣顯現,并不會和觀察者捉迷藏,等到不看的時候又出現,其關鍵是心態平和。
特別提示:此快速法檢測為初篩性質,以靈敏性要求占優,特異性要求略低。如為陰性結果可以說明樣本中無HIV抗體,而陽性結果則不能認定存在抗體,更不能直接認定為已感染患者,需進一步進行特異性實驗證實。對此,檢測者需有足夠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