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是否送小胖丁出國的爭論并不是這幾年才開始,早在十年前,我和太太就已經開始了討論,這也是十年來讓我們無比糾結的問題。我一直堅持不送出去,太太一直堅持送出去。
送出去的理由也只有一個,我們家送小孩子出國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可以說比很多留學家庭要好很多。
在經濟方面,作為一個深圳的中產階級,我們咬咬牙也能供得起。小胖丁出國的真正優勢在于我們“國外有人”,而且是很近的親戚,更加都是些素質不錯的人。太太的主要直系親戚多數在美國(盤算一下好象她在國內的直系親戚都不多了),住得也都不太遠,各家條件也都不錯,其中有在美國畢業的博士碩士,甚至還有人直接就是當地著名私立學校的老師。她們在美國長大的下一代中,孩子個個成績都不錯,連續幾個都考入名校,所以家里的學習氣氛一直都很好。可以說是要人有人,要素質有素質,要環境有環境;從介紹人到監護人都已經天然具備,甚至連廚師都準備好了,連小胖丁外婆都有綠卡,也愿意隨時準備去美國埋鍋造飯。就算從中國到美國,他連吃飯的口味都不用切換。
而我反對出去的理由卻相對沒那么具體清晰,我只是堅持認為“沒有必要”。雖然也認可地球村的概念,但是我卻認為作為個體,沒有一定要主動出國的必要,出國就有很大定居的可能,離開我們中國人習以為常的一個傳統主體民族和傳統強勢文化,跑出去當少數民族和弱勢文化群體,也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如果不是有實際需要或生活所迫,否則真看不到什么“一定要出去”的必要性。
雖然和太太的意見不同,但我也在作兩手準備。因為據我觀察,深圳的孩子是這樣決定的:學習最頂尖的一批孩子,一半在國內,另一半直接出國;學業普通成績的孩子基本,都在國內上大學,而那些成績不如意的孩子,很多都出國留學了。
問過幾個家長,都說了也是沒有辦法,如果能考上深大,就絕不出去,上不了什么象樣學校,總不能18歲就直接進入社會吧。如果小胖丁的成績實在不如意,真是不愿意出去硬著頭皮也得出去啊。
小胖丁小學一年級的暑假時,我就給他辦了張簽證。當時還帶怕這么小的孩子出去,簽證官會羅嗦啥移民傾向,萬一有了拒簽記錄以后就羅嗦了。于是就采取了漸進的策略,這一次我和太太都不陪同,只是讓有多次出國紀錄的外婆申請帶他去美國,出去一次再回來,就有了完整的出入境紀錄。這樣他在六歲時就有了去美國并如期返回的記錄,長大后去就算其它國家申請時應該會相對容易些,畢竟美國差不多是最難申請的國家,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材料。
小胖丁的一年級暑假很快過去了,然后從機場接回來一個怨氣沖天的外婆以及一個吊爾郎當的鄉下孩子。盼望中的英文學習一無所獲,一個單詞也沒學會,甚至連美國臟話都沒學一句。只有打電子游戲的技藝精進許多,和那幾個美國孩子雖然語言溝通困難,但是孩子們在打游戲時,大家都是不需要語言就能相互理解玩在一起的。唯一學到的一點點見識,就是美國家庭的零花錢制度,做家務居然有錢拿,這個發現讓他興奮不止,于是他回來后主動提出要求我們家也要建立這樣的先進制度。
在美國還打了好幾架。在國內打打鬧鬧就算了,在國外一動手就是國際糾紛,有時更加引起了第三國及第四國人民的連鎖矛盾,打架的時候被路過的客人指責了幾句,更讓在場的大人不高興,我們中美孩子打架關你們法國人什么事。
第一次送小胖丁去美國過暑假效果極差,可以說是以徹底失敗告終,并從此完全不相信那些短期的海外游學團有任何作用。然后就有了第二次暑假,第三次暑假。
第一次要從美國回來時,他還很舍不得離開那個大別墅,差不多是硬拉走的,后來去了第二個暑假和第三個暑假后,就好象慢慢習以為常了。之后再加上去了些其它國家,多出幾次國后,對出國玩的向往就慢慢沒那么熱烈。好幾次表示了,呆在家里也挺好的。
雖然送他出去了好幾次,我始終也在考慮了很多細節,但是我沒有太仔細地和他談這方面的事項。畢竟他太小,不想讓他過早表態。直到小胖丁初中后的那一次在美國過的暑假,我才和他正式地談了關于他是否出國的設想,大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
那是在我們在參觀完舊金山法院后坐車離開后的一個小時,而剛在半小時前,我們遇到一點點驚嚇。由于是閑逛,也不趕時間,我們在法院附近走得稍微偏遠了些,還在一家路邊的炸雞店買了一盒炸雞塊,在回來的路上被一個身材高大,四肢頗長的白人女流浪漢看到,她沖著我們高喊著:“freedom!”
不對,肯定不是這一句,喊“freedom”的那是華萊士。她喊的是:“我餓了!我要chiken! 我餓了!我要chiken!”,然后就沖了過來。當時她說的肯定是英語,不過情形緊急,從我耳朵進去,就自動變成了中文以至于她具體原話是什么也記不得了。
我和小胖丁嚇了一跳,當時就想逃。誰想到兩個大男人們居然還跑不過她,她并不壯實,但身材很高,而且比我們的腿更長,幾大步就追上了。
在人家地盤上,人生地不熟,只硬著頭皮,三只小熊分餅子。
我們站在了舊金山法院邊上,在美國西海岸陽光的照耀下,白頭鷹和星條旗為證,我莊嚴地打開裝雞塊的盒子,開始進行現場分配。
女流浪漢分到一塊,小胖丁分到一塊,我分到一塊;
女流浪漢分第二塊,小胖丁分第二塊,我分第二塊;
女流浪漢分第三塊,小胖丁分第三塊,我分第三塊;
女流浪漢分第四塊,小胖丁分第四塊,我沒有第四塊;
盒子空了,沒有第五塊,沒有第五塊,沒有第五塊。
離開法院后,我和小胖丁上了車,車輛越開越遠。雖然剛才分雞塊的時候,我們都挺鎮定,但現在想想,居然還有點點驚魂未定的感覺。這個時候意識到一點:和他談這個話題的時機到了。
于是熊貓父子在舊金山的路上開始了詳談。主要是我在輕輕地慢慢地說,小胖丁沒有說什么,但是神情表明他還是在認真地聽
“剛才你注意到了么,這個流浪漢是個女的,看上去也挺瘦,平時的營養水平應該也不見得好,但是,我們都跑不過她”
“你知道我在美國感覺和中國最不一樣的是什么?是人種,這里有很多差異很大的人種;我們在中國的時候,我們已經習慣了大家都長得差不多,而在這里,你就要面對不同的人種”
“當我們看到隨處可見的要么體形巨大,要么那些肌肉發達的黑人族群,還有前幾天,我們在費城廣場上看到的那群閑逛的拉丁裔男青年們時,你不用靠得太近,就能受到我們中國人和他們在身體力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們中國人學習好是出名的,但是光學習好有什么用?如果發生沖突,那么吃虧的肯定是我們。我們中國人力量不行,還不尚武,動手能力差,武器我們也不如別人,”
“人非我族,其心必異;沖突與和平,都是歷史的必然階段,在享受和平的年代,也要有應對變化的思想準備。”
“如果你出國讀書,肯定是在美國,而如果在美國的話,能留下的可能性也就比較大,就要考慮好如果移民當外國人會面對的一切。在美國有在美國的好處,但是代價也是很明顯,例如在國內的話,起碼你還算是跑得比較快的。”
小胖丁沒有作聲,但看得出來,他在很認真地聽著。
“做什么事情,都要提早先做計劃,我們家條件不是太差,不過和你的很多同學相比,也并不算太好。我們家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如果能提前安排好計劃,就顯得更加重要。有些事情如果不早作安排,就會錯過很多重要的時間點,等你到后面有時候就再補就補不上了。例如你是否要出國讀書的事情,到了中考前就要明確是走國內高考方向還是出國方向,必須要作出選擇。雖然出國有好處也有壞處,我也并不是太確定你到那里的選擇,以及你那時的條件,所以我兩手都做準備了”
“你知道為什么在你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就送你出國過暑假嗎?并不是僅僅因為要給你留一個簽證記錄,當時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想給你留一個以后可以吹牛皮的資本。你將來接觸的很多同學或朋友肯定很多家庭條件都不錯,大家難免會相互有所比較,人么,多少會有點虛榮心的,這也不奇怪。很多方面你比不過別人,但人家能像你這么出國早的卻并不多,以后大家隨便閑聊起類似話題,你是哪一年出國的?去哪里?你就可以低調地說出:‘小學一年級,美國’。如果再大一點。很多人都有出境紀錄就都差別不大了。所以這個牛皮你可以吹半輩子了。”
小胖丁也忍不住笑了出來。
“所以我的考慮就是,如果你長大后非常想出國留學,我們也只能支持,不過學理科的話,費用加起來可能要兩三百萬,只能賣房子了;如果不出國的話,這房子肯定是留給你,以后你自己住或作其它用途,都由你自己選擇。,但是在中考前就要作好方向的選擇,畢竟如果想出國的話,從學語言的年齡段考慮,就不能拖到太遲出來。”
回國后,我就再也沒有和小胖丁談這事情,讓思想的種籽再發一會芽。
人情往來講究一個相互來往,中國孩子去美國過過暑假,美國孩子也時不時到中國來玩,還有到中國來假期實習的,最長的在我們家住了兩個來月。我不知道小胖丁的那個到深圳某銀行實習的美國表姐,是不是對他產生了一定的情緒影響。因為從表姐的反應中,我能感覺在她眼里,深圳真是個好地方,好吃好玩,消費發達,尤其眼紅我們的手機支付,什么事情都是抬起手機一刷了事;她也很想自己體驗一下掃碼付款的全過程,可是注冊的時候屢屢失敗。這也沒辦法,外國人的身份在中國做什么都不容易,僅僅辦張銀行卡,我都帶她跑了好幾家銀行才勉強辦下來。她甚至還設想過,自己畢業以后能不能在深圳工作生活,不過很快自我否定了,第一是自己的中文太差,第二就是深圳的房子實在是太貴了。
離開深圳回美國后,表姐就向她的媽媽表示:“以后我要多多掙錢,多多掙錢”,我立刻就震驚了,那么純真樸實的一個美國小姑娘,居然就這樣被我們社會主義花花世界給輕易腐蝕了么,而且還腐蝕得這么徹底?
的確是這樣,深圳的孩子如果有幾次出國經歷,很多人反而就以后不想出去了,覺得“呆在中國挺好,呆在深圳挺好”。小胖丁也同樣作出了決定:“不出去”。
作為送小胖丁出國的始作俑者,最強鼓吹者,“不出國運動”的最大障礙,也就是太太本人,她在某一天突然轉變了想法,也表態了不用送小胖丁出國。真得就好象是一夜之間發生的,轉向之快讓我瞠目結舌。
讓太太想法轉變的應該是深圳一所學校的某個老師,太太和她因工作相識,比較熟了以后也就能多聊聊天,談到家庭時,她說自己就一個兒子,母子感情非常好,后來送去澳洲讀的書,呆了幾年后就完全適應了那里的生活,不想回來。從此在那里生活,已經娶妻成家;而母親又始終適應不了國外的生活還是呆在國內,母子感情甚好,每天都要視頻聊天半小時;但再好的感情也就是只有那半小時的聊天。說到此處,老師落淚,太太動容,一剎那間她應該是想通了很多事情,于是不再糾結。雖然我們家送孩子出國的條件好,但是好條件也是可以放棄的啊,真放棄了也沒什么。
至此,我們就正式給小胖丁按“不出國”的路線設計方案。參加中考,上公立高中,考國內的大學,能上一本就上一本,上不上一本就找一個附近的二本。成年后的方向,再由他自己定。基礎的生活條件我們給一些,他選擇什么努力的方向不作硬性規定,只要求三點:“能養活自己的,有一定社交,相對體面”的工作,就行了。
如果一切正常的話,他以后就是一名的普通深圳人,做著一份普通的工作,過著一個普通的生活。這樣挺好,我們本來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