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2018年的子女教育總結(為什么高中一定要住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12-29 20:56:26

    “為什么強調高中一定要住校”

     

    對于高中是否住校這個事情,開始時我并沒有著重考慮,但是在一模二模以后,小胖丁的分數段基本能確定,一些很具體的選擇就開始浮出水面。。

    剛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是源于一次校園開放日。我太太參加了某學校的開放日,在宣傳攤的邊上,聽到一個家長在問,“我們家在某地區,能不能保證住宿”。老師回復:“床位有缺口,應該很困難”。聽到后我也過去試問了一下:“我們家的位置在哪里哪里,能不能安排住宿呢”。那位老師象聽到笑話一樣,當場就差點笑出聲了:“你家距離更近,肯定不可能啦”。

    這時,我才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一直習慣于自己的任何決定都是在多個因素進行深思熟慮后的決定,現在就要仔細考慮床位的影響。

    如果不能安排住宿而在家住,當然有在家住的好處,在生活方面能照料得好很多,但前題是,孩子上學和放學一定要方便。我盤點了一下他這個成績段能對應的幾所學校,有好幾個在簡介資料上就直接標明“床位不足”。如果每天奔波,看上去并不遠的距離實際交通并不方便,如果早上最晚720到校,那么早上630起床也肯定趕不到,每天要比住校的學生多浪費一兩個多小時在路上,何況遇到風雨天時更不方便。

    不僅是早上和晚上的路上時間消耗,還有一點就是中午時間怎么辦,別人可以回宿舍睡覺,你卻只能在教室里相互影響,每天又要比住校的學生少半小時的有效休息時間。如果出本校門時再磨蹭一下,這個奶茶店里消費一下,那個網吧門口猶豫一下,越發不敢想了。

    有不少家長選擇在外面租房子陪讀,這個方案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在學校里,老師還有約束他的義務,離開校門后,老師對他就沒有任何約束力了,在外面吃喝玩樂也管不到,而家長們都有工作,我也不想因為這個而對正常的家庭生活有太大的影響,不管其它一些人會認為這種所謂的折騰有多么感人,我不覺得有啥感動,子女上學是家庭的正常生活組成,而不應該成為劇烈影響家庭生活方式的理由。

    對于小胖丁是否住校,我還有一個極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他的個人成長規劃。無論高中或高考有多么重要,也僅僅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他整體的視野格局與世界觀的形成是更重要的,這個更需要長期培養。而反思對小胖丁的教育,我的一個重大缺陷就是讓他過得太舒服了,在家里過得太滋潤了,對周圍人和社會上的了解太少了,以至于對家外或校外的人與事基本不怎么了解,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是說一群同學在一個教室上課就能自然了解,這樣相互了解的程度不夠,你只有共同生活一段時間,才會在課堂之外的起居,睡眠,飲食,衛生等了解到其它的一些人,也才能更好的了解社會。只有宿舍,才能形成一個比班級同學更深入的組織結構。你要開始了解一個組織,也要適應一個組織,找到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與定位。

    我們實在沒有辦法,讓他一邊舒服地賴在家里,一邊又能開始正式接觸社會與他人,實在做不到。而高中住校卻能滿足這一需要,這是一個很好的深入接觸其他人的方式,住校對于接觸不同的人與并開始感受社會的作用才更加重要,另外,也可以鍛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進入社會后就會知道,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能力,兩者都很重要,安排好自己的事務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需要時間和機會學習的能力。住校的話,起碼自己的宿舍衛生和個人衣物這些事務開始需要自己管理了吧,在家里呆著怎么也學不會這個。

    對于他的高中選擇,我當時想到要求就是以下幾點。

    第一點,當然是他的成績段能對應的學校,這也沒有辦法;

    第二點,“一定要能安排住宿”。

    高中住宿是我的必選項。為了住宿就有兩個方向的選擇,一個方向是選擇資料本上標明“全寄宿”的學校,后來一調查這樣并不可靠,因為有不少學校對外宣稱都能寄宿,實際上進校后才告訴你不好意思還是床位不夠哦;另一個方向就是“舍近求遠”,找那些離家遠的學校,至少要跨區,你住得遠了,自然能優先安排住宿。所以真正的雙保險是“較遠的全寄宿”學校。

    第三點,“管理嚴格,禁止用手機”。

    這個也是我的必選項,在家里住的話,肯定是管不住他用手機和平板的,就算是在外面租房也肯定管不住。只有在全寄宿的學校,由校方統一作出這樣的規定,當大家都不能用手機時,他才能心平氣和地接受一個沒有手機的生活方式。我對小胖丁說,這應該是你一生中最后三年被人管住不用手機的時期了,上了大學,不會有人再這樣管你的這種具體生活細節,你在家離不開手機,就只能在住宿中適應了。

    ?第四點是“學校環境要優美”。

    這一點是我個人的趣味,算是選擇時的加分項。我希望這所高中,校園的景觀,校內的建筑,都要優美大方,能充分體現出園林規劃和建筑藝術的美學層次與品味。所以那些校內有太多歷史性老舊建筑的學校就不太符合我的這一點期望,對于這個想法,我是這樣對小胖丁解釋的:“15歲至18歲,是你一生的審美觀形成的極重要時期,一個優美的環境,能有效提升你對什么才是美好事物與美好生活的判斷水準。以后,當你長大成人,當你在回憶起自己的17歲時,腦海中浮現的是:大海與沙灘,陽光與綠樹,秀水青山,花團錦簇,宏大而精致的校園建筑,以及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而不是那些暗兮兮的老房子,校門口鬧哄哄的商鋪與小網吧,燒烤攤上滋滋作響的烤面筋,以及各種五顏六色的飲料。

    小胖丁住校幾個月后,能明顯感覺到他的適應與進步。個人衛生開始的確表現很差,慘遭生活老師重點投訴。我對小胖丁說,不能止望你的衛生做得好,只是不要成全宿舍最差的那個就行了。慢慢地也有所改善或知道怎么應對了,衛生也沒有再被扣過分。不過回家后就原形畢露,并以堅持不疊被子的方式維系著自己多年懶散生活的尊嚴。

    另一明顯提高是養成了早起的生物鐘,就算在家里也是早上630起床,這一點太有價值了,以前是連哄帶抽也叫不起的啊。而且其它生活方面也基本沒有掉過鏈子,平時也能安排好洗衣服的節奏,自己坐車也從來沒有坐錯坐漏過。

    作為一個從來沒離開家的孩子,他住校后心情狀態比我想象得要好,我要求沒有什么急事就不要打電話回來,盡量自己解決,他也基本沒有打來幾次電話,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回家后還和我們說了好幾次,學校挺好,老師挺好,宿舍里的同學也挺好,挺滿意的。

    現在我的感覺就是,住校真是好啊,這真是今年一項極正確的選擇,我甚至在想,當年早就應該把這臭小子踢進寄宿學校了。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8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36561
    • 日志數: 146
    • 建立時間: 2008-06-19
    • 更新時間: 2020-02-24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