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與健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05 18:14:25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健康與疾病是完全對立的兩個概念,健康的人不會有病,有病的人就不健康,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醫學進步到現在,已經可以通過各種精細檢查,發現很多原來看不到的疾病,找出很多“隱性患者”。皮膚上有瘊子(疣)是病,牙上有齲齒是病,肚子里有蛔蟲是病,脫發、騷癢、干燥、近視、遠視、抑郁、失眠都是病,這樣算下來,世界上沒有病的人的確實很少很少了,幾乎是難以找到一個沒有病的人。疾病不僅廣泛存在于每個人的身體上,而且很多人不止有一個病,很多疾病也不容易去掉,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骨質增生、動脈硬化等等,將會陪伴很多人的后半生。因此,帶病生存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須的。
既然“帶病生存”是一種普遍現象,那么,帶病生存與健康之間是什么關系呢?難道說只要有病就是不健康嗎?現實生活里并不是這樣判斷健康的,西醫的健康體檢結論“健康”,是沒有發現肝腎心肺重要臟器的器質性病變,就可以下一個結論:“健康”。這個結果,并不關心被檢查者是否有無疣病,有無齲齒,有無脫發,有無蛔蟲。可見這個“健康”結論,是一個大致的概念,既不精細,也不準確。但是,很多獲得“健康”結論的人,心里得到一種安慰,快樂地繼續工作、生活去了。很多被查出疾病來的人,或者盡管沒有確診為“某病”,而被檢查出“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病人,也就開始了“降脂”、“降壓”、“降血糖”
的治療,甚至要終身服藥,不可輕易停藥。看來大眾普遍體檢的功能之一,就是發現一些“現病人”和未來的“預備役病人”。醫藥所要關心的人群,隨著體檢活動的開展,而不斷增大,這樣的舉措連美國那樣富裕的國家,也倍感壓力,叫苦連連。
中醫學是怎樣看待健康與疾病的關系的呢?
在《史記·扁鵲傳》里,司馬遷轉述扁鵲的觀點說:“人之病,病疾多;醫之病,病道少。”其中所說的“病”都是指擔心、憂慮。金世明先生說“病”字在造字上,雖然是形聲字,其內部的“丙”不僅僅表聲,而且也表意。在10個“天干”里,丙丁屬火,通于心氣,而心主神明,“病”字首先是指神明所苦。再看“患者”的患字,也是心理上有一連串的苦惱的意思。在中醫的概念里,“病患”首先是心理問題,軀體病變引起心理的憂慮、焦急,才能稱為疾病。而心理的焦慮、痛苦,顯然是整體狀態的反應,而不僅僅是軀體的疾病。中醫所說的疾病往往是指心身俱病,這正是中醫形神一體精神的體現。很多年輕人,即使軀體沒有毛病,卻對自己的膚色、身高、鼻子、胸部、甚至性別等“天然”狀態不滿意,而陷入深深地苦惱之中,有的人因此而輕生,也有的人而做了多次手術,難道這不是有病嗎?“心病甚于癌”,這絕非刻意夸張。
中醫對于健康的理解,也是首先重視精神健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的“健”是靠自強不息來體現的,其中很多形體不適,甚至有病患的人,也可以達到自強不息的境界,這也是身殘志堅者所追求目標。“康”也是心態的坦然,康寧、康泰、康莊大道、小康生活,首先是一個“幸福指數”,不是一個占有多少財富的絕對數值。由此可見,在中醫的觀念里,“健康”主要是心身和諧的一種狀態,即使是形體稍有不正常,也不能就認為屬于不健康,肢體殘疾的人,甚至殘疾人也有追求健康,過健康生活的可能。
因此,可以說“健康”是一個大概念,完全可以包容疾病,甚至可包容很多同時存在的疾病,健康地生活。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疾病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