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捷克人的分析化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6-10 23:41:10/ 個人分類:學術相關

      一、科學與國籍

      《南方周末》2012年5月24日,知名旅美學者吳澧有篇短文,《美國百年前已是產值世界第一,科學第一卻姍姍來遲》,認為《科學第一路漫漫》。

      其中作者認為:

       作為一個孤例,我們不能說美國的經驗就是普遍規律。但美國的特例至少表明,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經濟第一并不會自動帶來科學上的國際聲譽。畢竟科學研究是一個長久的積累過程。促進者一過程,叫口號沒用,拔苗助長式的獎勵也沒用,資金的大量投入,應該有用,但也不會立竿見影。

      二、我的印象

      1.蘇聯解體之前,蘇聯的分析化學中的有機試劑—顯色劑的研究在世界上領先,巴勃柯(音譯)院士(《分析化學雜志(俄)》編委)發表了大量文章。只是后來ICP-AES的發展,將分光光度的優勢打壓了。有了機關槍,誰還用手榴彈?但不能否認蘇聯學者在分光光度的學術地位。

      2.捷克的分析化學,某些領域也在世界領先。海洛夫斯基發明了極譜分析,并獲諾貝爾(如果我沒有記錯)。發明FIA的Rucizcha和漢森(音譯)原來也是捷克人,后來才到了瑞典。

      3.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國家組織北大學生,以汪爾康為首,殷晉堯、嚴輝宇、王元玨、殷晉堯等人留學捷克學分析化學,英明之舉。

      三、我期望,超捷克

      我國分析化學工作者絕對人數不少,國家投入也不小,真切期望我國分析化學在汪爾康和陳洪淵的領導下更上一層樓。在分析化學總的貢獻,超過捷克。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7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9713
    • 日志數: 357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11-01-25
    • 更新時間: 2023-01-18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