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研究的飛速發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5-26 14:54:59
干細胞研究的飛速發展
干細胞研究的迅速發展有賴于小鼠胚胎干細胞系的建立,特別是人胚胎干細胞的建系和發現成體干細胞的轉分化。1998年,威斯康星大學Thomson博士領導的小組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婦產科的Gearhart教授分別成功建立了長期體外培養的人胚胎干細胞系,并于1998年、1999年分別在《science》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各國對于細胞研究的關注,點燃了科學界對于細胞研究的熱情,同時也引起了有關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倫理之爭。1999年,美國國會許多議員提出反對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議案,而且美國各個州的法律還規定,殺死胚胎屬于犯罪行為。
為了避開對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倫理爭論,學者們致力于尋找其他解決于細胞研究的方法。1998年,Eglitis首次證明動物造血干細胞可以轉分化為星形膠質細胞;意大利國立神經研究所Pavilion領導的小組利用骨髓造血干細胸分化為肌細胞的研究獲得成
功。1999年,Bronson等發現成年小鼠神經干細胞可以跨譜系分化為血液干細胞。Bronson等用x線照射小鼠,破壞骨髓系統,然后將神經干細胞移植入此小鼠體內,結果這些神經干細胞顯示出造血干細胞的一些特性,并且恢復了小鼠骨髓系統的功能。1999年12月,Goodell和Jackson等發現小鼠骨路肌干細胞可以分化為“血液細胞”,移植6-12周后,被移植的肌源性干細胞住受者小鼠體內表現血液系統的特征。以上這些對成體干細胞跨諾系研究的成果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高度關注,并發現這種轉分化具有普遍性。轉分化意味著可以利用患者自己的健康細胞、組織參與組織損傷修復和再生,同時可避免由于異體移植帶來的免疫排斥反應,克服組織器官細胞來源不足的問題以及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成體干細胞可以被分離并誘導分化成特定的組織,這一認識促使許多人努力將這些細胞應用于臨床。
20世紀末,克隆羊的成功、人胚胎干細胞培養的成功、成體干細胞跨胚層和諧系分化的發現這三大生命科學成就的取得,開創了干細胞生物學的新時期。將克隆技術、干細胞技術和移植醫學融為—林,又發展成為一門集遺傳、發育、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和再生醫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治療性克隆技術,便干細胞生物學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研究范圍也更為廣泛,幾乎涉及整個生命科學的所有領域。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