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能讓我們變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3-27 12:03:15
管高脂肪食品被認為是老少皆宜(universal
appeal),但是實際上人們對脂肪的喜愛和攝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少差別。美國食品工藝學家學會(Institute of Food
Technologists)在2012年3月那期Journal of Food
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論文報道,兩個特異性基因TAS2R38(一種苦味覺受體)和CD36(可能是一種脂肪受體)可能在一些人能夠品嘗和享受膳食脂肪中發揮著作用。通過理解這兩個基因的作用,食品科學家可能能夠幫助在控制應當攝取多少脂肪方面存在困難的人們。
大多數食品科學家承認脂肪質地在脂肪口感中發揮著比較大的作用。一些科學家還確定某些脂肪能夠通過聞氣味進行檢測。直到近期,食品科學家一直在探究大多數脂肪的口味。研究人員如今正在研究在人體中負責檢測脂肪口味的基因(CD36)。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肥胖研究中心(New York Obesity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以非洲裔美國人作為研究對象。他們測定300多名非洲裔美國成年人的脂肪偏好和CD36基因變異情況。他們鑒定出在21%的非洲裔美國人CD36基因存在變異,而且這種變異與這些人更加偏好在食物中添加脂肪和脂肪油相關聯。他們也發現攜帶這種基因變異的實驗參與者要比其他基因型的參與者覺得意大利沙拉醬更加滑膩。
研究人員探究的另一個基因就是TAS2R38。它是苦味化合物的受體。大約70%的美國成年人和兒童能夠品嘗這些化合物,然而剩下的30%
則不能品嘗。研究結果表明不能品嘗這些化合物的人們往往在分辨食物中的脂肪方面表現較差,因此不能檢測脂肪存在的個人可能攝取更多脂肪食物來作為補償。這部分上是因為不能夠品嘗脂肪味道的人們要比能夠品嘗的人擁有更少的味蕾。盡管研究人員認為肥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他們將繼續研究這些基因型在體重控制上所起的作用。
在食品行業進行基因測試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開展。一旦類似的研究更加深入,當需要測試一種新產品時,基因型研究參與者就可能起著不小的作用。此外,食品行業也將能夠為特定人群開發出不同種類的食品。
相關閱讀:
- 基因差異對智力影響達50% (aa1380, 2011-8-15)
- 美醫生發明眼球變色術 20秒褐色眼睛變藍色 (snwxf, 2011-11-04)
- 陳凱先:抓住“從基因到藥物”新機遇 (snwxf, 2011-11-11)
- 王文:追問生命終極秘密 (snwxf, 2011-11-23)
- 生物仿制藥高峰論壇在滬隆重開幕 (zzl, 2011-11-26)
- 科學家研究發現“少眠基因” (snwxf, 2011-11-28)
- 昆明動物所人類從頭起源新基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snwxf, 2011-11-28)
- 2月10日《科學》雜志精選 (snwxf, 2012-2-22)
- 植生生態所發現水稻落粒調控新基因 (snwxf, 2012-3-13)
- 我國自主完成首個果樹作物基因組序列圖譜 (snwxf, 2012-3-22)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