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院士:做科研的三種境界
對于科學工作者來說,要想解決有價值的問題和做出有意義的工作和成果,絕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許多困難,經歷很多挫折,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遇到困難,當然就要想辦法解決,常常可能走一段又遇到了新的障礙,又走不通了。對于從事研究工作的人來說,就要有堅強的毅力。在困難面前堅持不懈,百折不撓,最后就可能豁然開朗,取得成功。
三種境界的內涵
做科研的過程很像20世紀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曾經描述過的做學問的三種境界。王國維說,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研究工作做得很深入以后,同一個領域和課題的學者人數很少,有時似乎是獨自在艱難地向上攀登,比較孤獨,但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地向上攀登,站得高視野才能開闊,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指的就是刻苦攻關,有的時候好像可以走通了,經過一番努力又遇到障礙。在一段時期里,無論是白天或晚上,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克服障礙上,可以說食不甘味、寢不安枕。
第三種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前兩個階段的努力已經作好充分準備,這個時候不能氣餒,要繼續努力,堅持不懈,最后有的時候看起來一些偶然的機會,或所謂靈感,就發現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圓滿的結果。
再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擴大戰果。在刻苦攻關取得了成果后,還要想方設法擴大戰果。例如,獲得的這個成果是不是可以找到重要的應用,是不是還可以用來處理其他的問題。
上世紀70年代初,我和張廣厚認真閱讀了國際上本領域發表的重要論文,認真鉆研、刻苦攻關,將適用的范圍大大地擴展了,發表了一篇高質量論文。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就結束課題的研究,應該是比較自然的。但實際上,我們繼續研究,克服了不少困難,終于獲得了創新性更強、價值更大的成果。我們撰寫和發表了第二篇論文。第二篇成果更為突出,專家學者為之耳目一新。論文發表以后,國際同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撰寫論文這個環節應同樣給予重視。有的人會認為,成果都做出來了,撰寫論文不是很容易嗎?其實不然,科學追求的是純真、美麗、嚴謹、精練,論文的撰寫也要達到這個標準。研究對象和問題的引進是否清晰自然,以往工作的論述是否精練適當,論文的各部分如何加以組織,互相銜接,文獻如何取舍和引用等,都是在撰寫論文時值得注意和應多加斟酌的地方。
培養優良學風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國力大大增強,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國家對科研、教育等事業的投入開始大幅度地增加。然而,社會上也產生了急功近利、過分追求物質享受的傾向,產生了浮躁情緒,“一切向錢看”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的侵蝕,以往被人們看得十分純潔的學術界和科研工作也受到了影響。
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道德和權益委員會,在中國科協常委會和書記處的領導下,幾年來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對學術不端行為歸結為下列主要表現形式:
抄寫、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試驗數據,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復發表論文。學術論文質量降低和育人不負責任,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以及過分追求名利,助長浮躁之風。研究生在學習期間,社會和周圍環境對他們不斷產生影響,所以有些問題也在一部分人身上反映出來。比如,考試作弊時有所聞,而且作弊手段形形色色,論文抄襲現在也不罕見,在舉報和揭發后,并沒有感到奇恥大辱或義憤填膺,反而有些稀松平常、司空見慣,有關方面也沒有嚴肅追究、認真處理,有時還大事化小,淡化處理,這就使青年學子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缺乏是非觀念,很難樹立和培育優良的學風。
研究生不久將要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我國各條戰線上的骨干,研究生品德的高低,將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和走向,關系到全民的思想品德和信念,關系到社會發展、國家進步和人類文明。為此,我們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優良的科學道德和學風。
在研究生獲得學位后,還只是剛剛走到這個學科的前沿,開始獨立進行工作,還需要若干年的努力,才能成為該專業的高水平專家和人才,才有可能做出創新性很強,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
我對研究生提出幾點希望:長期的奮斗和努力,需要有堅強的動力。現在許多人受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缺乏廣闊的視野,學習常常是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好工作,也就是所謂報酬高、待遇好、生活舒適而已。也許有的同學說以后還要努力,要成為教授,要獲得國家級的獎勵等等。其實,科學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大自然的真與美,要掌握自然規律,并且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造福人類,我們要負有這方面的責任。
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對專業的濃厚興趣,有好奇心,這樣才會不斷進行思考、鉆研,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并且試圖找出解答。有些人認為興趣是先天的,是與生俱來的,其實不然,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從無到有,從淡到濃,關鍵在于要多接觸它,多下功夫,這樣興趣就會產生,并且逐漸增強。
要做出有意義的工作和有價值的成果,必定會遇到許多困難、挫折和障礙,否則,這樣的工作早就有前人完成了。在科研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有毅力,重要的成果常常是堅持到最后才能獲得的。
老一輩的科學家勤奮讀書、刻苦攻關、嚴謹治學,是學習的楷模。拿數學方面來說,社會上都認為華羅庚是天才,初中畢業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實他自己的名言是“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他自己利用在清華做職員的機會刻苦攻讀,起早貪黑,別人花一個鐘頭做的事情他花兩個小時做。記得有一次錢偉長先生與我和王元談話時講到,他一直認為自己在清華讀書時,是最用功的學生,每天早晨5點鐘就起來了,后來他發現華羅庚比他每天起來的還要早。
20世紀50年代,我們上大學的時候,雖然大家非常看重考試成績,但那個時候教授在發完考卷后馬上就離開了教室,將近3個小時的考試處于無人監考的狀態,但從來沒有人作弊。1956年~1962年我在大學學習的6年期間,從來沒有聽說過考試作弊的現象。在大學期間,很多同學從來沒有到餐館用餐,過著很艱苦的生活,然而學習上很努力。
與那個時候相比,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還要看到許多不足之處,我們的人均產值還很低,科技水平不夠先進,高端人才還很缺乏,青年學子要看到國家的需要、事業的要求,要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