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人生如畫

    閑談科研工作的付出、產出與回報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09 14:16:51/ 個人分類:科研

      在實驗室做著科研,有時候就想,要能像農民那樣多好,春種、秋收,有自己吃的,再換點自己需要的,簡單直接,不用像科研工作這樣,“深藏不露”和“拐彎抹角”。轉眼覺得這樣想也不合適,上這么多年學,學這么多東西,去種地也不劃算(絕對沒有看不起種地的意思)。這就是所謂的付出要有回報。

      但付出很難計算,按工作時間,磨洋工怎么算。所以要按產出。但科研的付出和產出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不像生產物件,多花點時間或精力,就能多產出。即使如此,也還是按產出為主要衡量標準;但科研工作產出的界定難度也大,不像作幅畫,給人的享受看在眼里;不像技術,直接應用或轉讓。按為人類提供新知識為標準,這就需要很長時間的驗證;姑且不論新知識存在的量和質上的差別。

      人要吃要喝,所以要依據目前容易衡量的東西,所以就有了按論文量和質來衡量的做法,質又按所發雜志影響因子和/或引用情況。所以也就有了按論文批項目、給獎勵(包括經濟和名譽兩方面)的做法。當然,像諾貝爾獎這種,多經充分驗證之后再頒獎,自然分量就會很重。

      在批準項目上,問題又稍微復雜點,給項目是看思路和完成能力,思路相對好評判點,能力要以過去為基礎,來推測將來的事情。這自然又回到已發論文的質和量上。年輕人論文不多,或者說是導師指導下的水平,獨立之后能不能成為優秀的科研人員,需要時間的考驗。關鍵在于,不讓他先獨立,如何知道行不行。可獨立是最大的問題,要有空間、設備、經費、技術人員、學生,獨立談何容易。

      所以,真正的培養科研人才,就是要幫助年輕人獨立。

      最后,想到了管理工作的付出、產出和回報也許是個更難的問題。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