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新藥發現史話(五)(Brief History Of Drug Discovery)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1-15 16:33:45/ 個人分類:新藥研發

      9、阿司匹林

      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編撰了《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為從醫者的道德規范)已記載從柳樹皮提取的苦味粉末可用來鎮痛、退燒。此后柳樹提取物一直被收入西方藥典。到了19世紀,隨著有機化學的建立,科學家們試圖從植物藥物中純化出有效成分。1827年,柳樹皮中的活性成分水楊苷被分離、純化了出來。

      1853年夏爾.弗雷德里克.熱拉爾(Gerhardt)就用水楊酸與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楊酸,但沒能引起人 們的重視;1898年德國化學家菲.霍夫曼(Felit Hoffmann)又進行了合成,德國拜爾公司的科學家艾興格林將幾種水楊酸衍生物送到公司的藥理組進行初步試驗,認為其中乙酰水楊酸的效果最佳。但是藥理組負責人海因里希·德里瑟認為乙酰水楊酸對心臟有害,拒絕進行臨床試驗。于是艾興格林首先在自己身上進行試驗,覺得乙酰水楊酸無害,然后偷偷地交給同事,召集醫生秘密地進行臨床試驗。試驗的結果非常好,但德里瑟仍認為該產品沒有價值。

      在拜爾公司研究負責人卡爾·兌斯伯格的干預下,公司才開始全面評估乙酰水楊酸。之后,德里瑟改變了看法,在1899年發表一篇介紹這個新藥的發現經過的文章,并取名為阿司匹林(Aspirin),文章中既沒有提艾興格林,也沒有提霍夫曼。

      德里瑟后來成了三人中惟一一個從阿司匹林銷售中獲利的。艾興格林、霍夫曼和公司簽的協議是他們將從他們發明的專利產品中獲得專利費,但是乙酰水楊酸沒有專利,因此他們得不到專利費。而德里瑟和公司的協議是任何由他引進的產品他都能從銷售中分成。

      1934年,費利克斯·霍夫曼宣稱是他本人發明了阿司匹林。當時的德國正處在納粹統治的黑暗時期,對猶太人的迫害已經愈演愈烈,于是便將錯就錯把發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費利克斯·霍夫曼的頭上。

      二戰結束后,大約在1949年前后,阿圖爾·艾興格林又提出這個爭議,但不久他就去世了。后來,英國醫藥史學家瓦爾特·斯尼德幾經周折獲得德國拜爾公司的特許,查閱了拜爾公司實驗室的全部檔案,終于以確鑿的事實恢復了這項發明歷史的真面目。

      拜爾公司是建于1863年的一家化工小公司,原來主要是生產染料。在19世紀80年代后期,染料業開始衰落,拜爾公司轉而研究化學制藥。非那西丁、阿司匹林等藥物的成功,奠定了拜爾在世界制藥業的地位,使之最終成為現在德國第一大、世界第三大制藥公司。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